翌日,太尉鍾繇,司徒華歆,司空王朗最先來到了東宮。

平原王傅高堂隆也早早就來到了議政堂。

隨之而來的,是諸如尚書傅巽、杜襲,以及中書省的二長官:中書監劉放與中書令孫資,以及侍中辛毗這幾位鈞衡重臣。

本朝建立之後,皇帝立即便開始改革官制。

前朝的丞相一職,已經廢棄,丞相之權責,也隨之一分為三,變成了尚書檯,中書省,侍中寺三大臺閣。

尚書不再是丞相屬官,而是成為了獨立的機構。尚書省設三品長官尚書令一人,以尚書左、右僕射各一人佐之,各為第三品。

本朝現任尚書令及尚書僕射,就是隨皇帝陛下大駕出征的陳群與司馬懿。

尚書省對國事不再有決策之權,而只有具體處置事務之權。

尚書檯下設有五曹:吏曹掌官員遷調;左民掌人民戶籍、稅賦;客曹掌屬國事務以及與東吳蜀漢的外交事務;五兵掌軍官選任與軍隊訓練;度支掌國庫。

此五曹治事,每曹設長官尚書一人,皆為第三品的大員。

尚書之下設侍郎、郎中等下屬,諸如新任尚書郎諸葛誕、王基王伯輿等人。

【注1:尚書檯五曹尚書之下,有殿中、吏部、駕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客、祠部、度支、庫部、農部、水部、儀曹、三公、倉部、民曹、二千石、都官、中兵、外兵、都兵、別兵、騎兵、考工、定科共二十五郎,協助尚書分領諸務。】

此外,中書省則有二長官:中書監、中書令,俱為第三品的大員。

本朝中書省的長官,就是此刻穩坐議政堂的劉放劉子棄,和孫資孫彥龍。

中書省掌機密與草擬詔令,遇有機密事宜或緊急事務,中書省可直接發出詔令交有關官員執行,權力不可謂不重也。

臺省之外,另有侍中寺。早在前朝靈帝劉宏熹平六年時,此衙門初置,以侍中與給事黃門侍郎為長官,掌門下諸大夫、郎。

而本朝,則以第三品的侍中為主官,侍中常置四人,以其中資歷深的一人為祭酒。侍中的主要職務,就是陪侍皇帝左右,隨時規諫得失,同時作為門下主官節制其他的皇帝侍從。

不多時,光祿勳和洽、廷尉高柔、執金吾臧霸、御史中丞鮑勳、大司農常林、司金都尉韓暨等參與建國議政的九卿重臣們,除了衛尉李義稱病,中領軍朱鑠護衛宮城之外,別的大臣不多時俱都三三兩兩的來到了東宮議政堂,在東宮謁者的引領下各自歸座。

本朝初立時,沿前朝漢時制度置有九卿。其餘八卿之職無甚變化,除了光祿勳,原來歸光祿勳統屬的文職侍從官,本朝全部改隸侍中,光祿勳僅僅管理武職侍從官。

而屯田中郎將則又是一個異數,本朝尤為重視屯田,因此此中郎將也不統屬於諸中郎將的長官,光祿勳。

過了半晌,負責宮城禁衛的河東王曹霖,也慢悠悠大搖大擺的攜帶著扈從,來到了議政堂內,專門挑了僅次於三公的上座,將身上那件比擬太子服飾的皂紗白曲領遠遊冠服整了整,這才穩穩的坐了下去。

眾人到場不多時,監國平原王曹叡,便在東宮文學侍從毌丘儉,東宮客卿公子曹爽,東宮掌故文學何曾和畢軌四人的拱衛下,來到了議政堂,在主座正席端坐。

“參見平原王殿下!”

眾人見監國正位,紛紛跪拜行禮。

“諸位公卿,不必多禮。”

曹叡微微一笑,繼而言道:

“在議政之前,有一件案子,需要立即委託廷尉去辦。”

由於高珣徹夜未歸,因此尚未告知廷尉高柔昨夜諸多事情。

廷尉高柔聽了曹叡的話,不敢耽擱,精神一振,立即離席而起,拜在堂前道:

“不知是何案情,還請殿下吩咐。”

曹叡拍了拍掌,曹爽立即便出堂去了。

不多時,曹爽便領著東宮衛率司馬督衛烈,以及衛烈所捉拿的人犯,肖璇雪,來到了議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