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談天說地,陰謀陽謀(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這天地之間,每歷經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便為一元,一元又分作十二會,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會該合一萬八百年。”
“你這老倌,故弄玄虛,竟說點人盡皆知的,能不能說些我們不知道的?”見他目光深遠,語氣悠長,卻說出這般早就聽聞的話來,悟空不由叫嚷一聲,那烏巢禪師見狀也不生氣,只繼續道:
“卻說天地萬物皆有壽數,便是這天地本身也不例外,每經歷一元之間,待到元會亥末之時,天地都將會重歸混沌,萬物寂滅,此乃為一劫,除了九重天上四天可存,其餘世間萬物皆會化作虛無,不存於世。”
“唯待又一元會子初之時,輕清上騰,生日月星辰四象,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歷經三萬二千四百年,三才定位,方入另一元會,萬物復甦,步入正軌,此乃天地運轉至理,任誰都無法更改。”
說到這裡,烏巢禪師頓了頓,又道:“便是天地本身也不行。”
“這又與我等何干?”悟空沒心思聽他說這些,又忍不住接了聲,三藏則是聽出一些眉目,忙示意悟空不要打斷,請禪師繼續道來,那禪師點點頭,繼續道:
“此元初開歷經三皇治世,五帝定倫,至今已有十二萬載,恰逢亥末之會,數千年內,天地必會重歸混沌,到時只有榮登天尊果位,方能藏於大羅天內避開此劫,如若不然,縱是大羅金仙,也得化作飛灰,煙消雲散。”
八戒聽到這裡,頓時嚷道:“果真如此?那還取個甚的鳥經,瀟瀟灑灑過個幾千年,到時兩眼一閉,愛咋咋地,豈不舒坦?”
悟空聞言卻罵道:“好個好吃懶做的呆子!聽禪師所言,只要證得天尊果位,便可躲過此劫!那太上如來能夠證得,俺老孫又如何證不得?”八戒聽聞此言搖了搖頭,不過卻也沒說什麼。
他在那天庭掌管數萬年的天河水軍,見識自不是這猴子能比的,若說證個混元大羅金仙位,他還能有幾分幹勁,但那天尊之言,便是再給他十個元會時間,他也是不敢想的。
卻說那烏巢禪師見這猴子幹勁十足,也是搖了搖頭道:
“自盤古開天闢地初始,至今已過了不知多少元會,但又生出了多少天尊?那玉皇張大帝度過一千七百五十場劫難,見證了一千七百五十次混沌初開,乃是三界至尊,萬族共主,為世間僅存三位大天尊之首不提,其餘天尊之流,三界滿打滿算,也才不過二十之數,且無一不是經歷過數次元會,法力無窮,你這猴子方才修行多少年?也敢放言得證天尊果位?”
悟空聞言張了張嘴,不過想到這禿驢所言卻是不虛,便只轉動著眼睛,心裡不知在琢磨著什麼,烏巢禪師見狀,笑道:“你這猴子也別動什麼歪心,只要安心保你師父上路,終究是能夠得證天尊的。”
八戒聞言大喜,忙問道:“如禪師所言,俺老豬也有機會證那天尊之位?”烏巢禪師點了點頭,面上笑意卻轉瞬消失,口中嘆道:
“可惜,如今這次劫難非同小可,即便爾等得證天尊之位,也未必能夠安然度過,而也正因如此,方才有爾等這場西遊之行。”
聽到此處,三藏頓知這烏巢禪師要講到正處,忙道:“還望禪師解惑。”那烏巢禪師點點頭,心中似乎在斟酌過後,方道:
“原本每次歷經混沌之時,只要躲藏在九重天內,便可安然度過,但上次劫難方初,不知為何,那天地似是察覺到九重天的存在,竟降下一道鴻蒙劫氣,似是試探,那劫氣雖不多,但還是將那九重天闕分割開來,好在只此一道,讓那些天尊之流躲過了此劫。”
“待到劫過,此元方初,還是那太上道尊取出自己珍藏不知多少年頭的五彩神石,煉石補天,方才將那九重天穩固如初,而那神石最精華的部分,則被那老倌兒放置在一山中,吸收日月精華十萬餘載,從中走出一神猴,那神猴……”
“那神猴就是俺老孫哩!”悟空聽到這裡忙叫了一聲,卻是他聽到自己同宗本源曾補過天闕,救了那群天尊,四捨五入之下,也算作他自己有過如此功德,自讓他頗為驕傲一番。
烏巢禪師見他此狀,卻是搖頭道:“你這猴子莫要自得,你可知那太上道尊為何獨留其神石精華,放置在那地界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處,日積月累,直到劫難方至,方才讓你破石而出?”
猴子自然搖頭,禪師又道:“便是他們心知此次劫難即便躲在九重天裡,也難度過,因此有了這場西遊之行,而此行為大勢所趨,功德無量,你師父每歷過一場劫難,那仙佛便可得一份功德,這一份功德,就有可能造就出一位天尊!”
“天尊多了,他們對於度過劫難自然更有把握,而只是區區一份功德,就可能造就一位天尊,可想而知,你們師徒幾人,若是能夠圓滿度過,那麼你們將會身背多大功德,而你這塊神石,又是否能讓那九重天闕更上一層,繼續如往先一般,躲避天地之劫,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