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群雄討董,袁隗將死(第1/4頁)
章節報錯
李儒心中天人交戰。
不過,最後還是理智戰勝了情感。
李儒這個人其實是有理想的一個人。
他滿腹才華,胸懷良謀,但是因為出身寒門,一直沒有受到朝廷重視。
後來碰到董卓,這才被董卓看重,從而受到重用。
李儒投效董卓,也是因為董卓有替寒門張目的想法。
所以,李儒效忠董卓,並不是董卓這個人,而是董卓願意為寒門張目的想法符合了李儒心中的志願。
但是現在,董卓就要死了,而要殺死董卓的陳元這一邊,比之董卓可能更加重視寒門。
要不是李儒是董卓的女婿,說不定李儒心中連猶豫都沒有就倒戈了。
所以,現在李儒倒戈,準備按照陳元的想法去做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看到李儒的眼神逐漸堅定,賈詡知道李儒已經做了決定。
賈詡雖然舉過孝廉,但是他的出身也不算太好,能舉孝廉是因為他得到了名士閻忠的看中。
賈詡年輕的時候,名士閻忠認為他與眾不同,說他有張良、陳平那樣的智慧。
少時人莫知,唯漢陽閻忠異之,謂詡有良、平之奇。
閻忠這個人,說實話,讓人有點看不清楚。
中平元年的時候,皇甫嵩平定黃巾起義軍,閻忠勸其趁機政變,皇甫嵩不從,逃走。
從這裡看,這傢伙就是一個亂臣賊子。
不過,中平六年的時候,叛軍首領王國被廢后,閻忠被韓遂、馬騰脅迫為新一任叛軍首領,統領三十六部叛軍,稱車騎將軍。
但不久後,閻忠因為不肯助紂為虐,憤然而死。
從這裡看,這傢伙又好像是一個忠臣。
所以,你根本不知道這傢伙到底是怎麼想的。
賈詡心理上也是站在寒門這一邊的。
說真的,賈詡之所以不跟痛痛快快的投效劉備,是因為他先前確實不怎麼看好荊州。
他覺得荊州的一些政策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太過冒進了。
所以,屢次逃過了陳元的尋找。
這一次,賈詡想投靠了。
願意很簡單,荊州已經有了橫掃天下的實力。
且不說荊州本身實力如何強大,單就陳元自己的實力就已經無人能敵了。
這個時候再不抱大腿什麼時候抱?
不過,抱大腿也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讓人家看不起。
所以,這便是賈詡為陳元獻上的功勞,讓西涼軍按照陳元的想法去做。
殺百官,保百姓。
兩人達成了一致,瞬間董卓就被西涼軍中智謀最為出色的兩人給背刺了。
也不知道董卓會有什麼想法。
先不說董卓這邊了,再來說袁紹和曹操兩人。
雖然從洛陽掛印而去,但是董卓卻給兩人都封了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