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劉備一生乃漢臣(第1/2頁)
章節報錯
“且先不去管他,對於這種一品強者,朝廷自有應對之法,劍聖王越絕非浪得虛名之輩,能夠打殘一個張角,沒道理打不過此人,說不定王越早就已經找上這位了。”
劍聖王越作為朝廷明面上的最強者,黃巾之中又出現了一個一品強者,自然不會坐視不理。
放任一個對朝廷有仇恨的一品強者,那將是一個災難。
因為此類強者已經有了拔山摧城之力。
放任不管,很快就能把大漢朝的城池給霍霍完了。
不過大漢立國近四百年,自然有一套監視天下的辦法。
這就不需要劉備他們操心了。
陳元突然想到:“主公,既然要平叛武陵蠻,那就順勢把武陵和零陵掌握在手裡吧。”
劉備現在名為荊州牧,實際上掌握在手中的就只有南郡,南陽郡也只能算是半掌控,秦頡經過劉備這一次的救援,加上劉備的魅力,已經投效州牧府了。
既然要南下武陵,沒道理不把武陵和零陵掌控在手中。
劉備點點頭:“子初所言甚是,那就帶上子義,有他和子龍,足以撫平兩郡。”
意思很明顯了太史慈和趙雲就是未來的武陵太守和零陵太守了。
原武陵太守曹寅和零陵太守劉綽只能換個位置了。
長沙太守和桂陽太守就不錯。
至於原先的長沙太守張羨和桂陽太守陸康,按照陳元規劃,張羨去江夏,陸康調任鎮南將軍府長史。
準備妥當之後,三日之後,兵發武陵。
這一次劉備帶兵一萬人。
足夠了,帶多了屬於浪費。
這一行,有太史慈、趙雲、魏延和黃蓋,鎮壓武陵收服兩郡太夠用了。
劉備速度並不快,一路行來,接見了沿途的縣令,一來是宣威,二來也算是視察。
這一天來到了江陵。
實際上江陵才是南郡的郡治,原荊州刺史府也是在江陵的。
如此算來,劉備的州牧府實際上應該安在江陵才是。
只不過,並未有嚴格規定州牧府應該放在那裡,完全看州牧自己想法。
陳元早就跟劉備說過,州牧府設在襄陽,等到時機合適,就成立襄陽郡。
其中的利害陳元也跟劉備說的清清楚楚。
劉備自然是沒有意見。
這裡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江陵太過往南,不似襄陽這般靠近中原。
江陵所在南郡,南臨長江,北依漢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粵,東壓淮揚,堪為天下之軍事重鎮。
故此江陵城修建的極為雄偉,雖不及洛陽,但在整個南方所有的城市之中堪為甲首。
其曾為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也就是郢。
城牆高十丈,厚五丈左右,周長數十里餘。
城牆下部條石砌成牆腳,上用巨大城磚砌牆外殼。
牆身內側及牆腳均用石灰糯米漿嵌縫,堅固異常。
城牆東西長,南北短,呈多邊形。
依地勢而高下,順湖池而迂迴,居高遠望,水如素練,城似游龍。
雖然已經決定把州治放在襄陽,但是看到江陵如此雄偉,劉備還是忍不住心中有些動搖。
如此雄城,真堪為南州之首也。
是的,現在的江陵在南方的確是可以稱得上甲首,只有等到後面的建鄴城興起以後,才把這個名頭給了建鄴,也就是後來的金陵、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