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輕輕鬆鬆,兩萬部曲(第1/4頁)
章節報錯
總之,南陽必將成為荊州下一步的戰略要地,必須牢牢掌控在州府手中才行。
當下,郭嘉便跟陳元他們分開,陳元帶著徐庶和魯肅繼續上路,至於郭嘉,要稍等幾天再進入宛城,以免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陳元的到來早就透過飛鴿傳書傳給了秦頡。
秦頡對於陳元這個荊州軍中的二號人物是聞名已久,而且心中對陳元也很是有些好感。
因為陳元力主推行的那些政策在秦頡看來,陳元是一個真真正正朝廷的擁護者。
秦頡認為陳元的這些政策無一不是延續的大漢幾百年以來固有之策。
實際上也是如此。
陳元的這些政策初看起來,有些驚世駭俗,實際上大漢朝廷以往早就幹過這些事了。
所以,秦漢奠定未來幾千年的歷史基礎並非是說說而已。
後世的各種制度,不過都是在秦漢制度的基礎上修修改改罷了,沒有什麼新鮮的。
三省六部不過是三公九卿的變化,軍功爵制度也傳了下去,賦稅制度無外乎就是在人頭和土地上變來變去,鹽鐵專賣也是如此。
不過,制度在那裡,就看你有沒有決心和能力去推行了。
劉備和陳元就是這種有能力和決心推行的。
嚴格來說,劉備和陳元才是大漢真正的繼承者。
所謂正統,就是能夠繼承和發展華夏制度者才是正統。
再直白一點,制度才是正統。
因為人口和制度才是一個種群乃至民族延續的根本。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人口是一切的基礎,沒有人就沒有一切。
而制度是區別於其他種群和民族的最鮮明的特點。
制度是一個文明的外顯,是一個社會執行的總的秩序的總和。
秦頡是大漢制度的忠誠擁護者,這也是他投效劉備的原因之一。
在他看來,劉備是實實在在的在實行朝廷的各種制度。
所以,當陳元來到宛城城門的時候,秦頡帶著一行人在城門口迎接陳元。
一來是想看看陳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二來也是對陳元的尊敬,敬的不是陳元的身份和地位亦或是功績,敬的陳元能夠讓劉備尊姓大漢的制度。
既然抱著這樣的心思,兩人的見面自然非常和諧了。
陳元對秦頡也很尊敬,因為這的確是一位能吏和好官。
不僅能力強,對百姓也算得上仁慈。
在陳元看來,秦頡日後未免不可以進入荊州中樞為官。
也就是說,陳元覺得秦頡日後可以入主朝廷中樞,成為朝廷重臣。
得知秦頡在城門外迎接自己,陳元也不託大,老早的就下了馬車,步行來至秦頡面前。
沒讓秦頡先給自己行禮,陳元給秦頡行禮了。
“初起公,元不過後輩小子,怎勞煩您出門迎接,實在是折煞我也。”
秦頡如今已經將近四十,確實算得上陳元的前輩。
秦頡撫須笑曰:“別駕此言差矣,吾身為南陽太守,荊州牧府屬下,迎接上官豈不是應有之理,何談折煞。”
秦頡這是笑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