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劉備的極限(第1/5頁)
章節報錯
陳元在講格物致知的時候順便也把屋裡、化學以及藝術等課程一併講了。
說真的,陳元現在十分覺得九年義務教育真正是太強了。
只要是能透過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習,是個人都可以在社會上生存下去了。
雖然九年義務教育並不會教你什麼謀生的技能,但是卻能教給你生存的基本知識。
能夠成為一個比較完整的社會意義性質上的人。
識文斷字,擁有基本的邏輯思維以及基本的美學欣賞,對世界有一個基本正確的認知。
這是還不夠嗎?
這些足夠了。
其實高中教育和大學教育乃至更高一層的教育,那就是在鑑別人才了。
一層一層的篩選,最終篩選出各行各業的精英。
受教育程度越高,選擇就越多,平臺就越廣,將來的成就也就可能越大。
當然你上學讀書必須得學到知識才行。
上學也許無用,但是知識絕對有用。
所謂的讀書無用論這是謀殺知識對人的作用。
沒學歷不代表沒知識,不上學不代表沒文化。
永遠記住一句話,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在中國,獲取知識價效比最高的方式就是上學讀書,一層層的考上去。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這都是人實現階層躍遷價效比最高的方法了。
陳元覺得對這群小天才的教學就以九年義務教育的教學內容為基本,適當調整就行了。
當然這一套教材陳元也是兌換的。
還被說,這一套教材需要的點數還真不少。
基本上把陳元積攢的點數耗空了。
心痛當然是心痛的。
但是陳元覺得值得。
這一套教材是陳元在為大漢的將來打根基。
他先教這群小天才,以這群天才的聰明程度,三四年可能就會把這套內容給學完了。
然後他們就可以出師了。
再由他們來教後面的弟子,以此往復。
襄陽書院後面也會開分院。
用不了十年時間,陳元便能培育出一批接受了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
這些學生便是將來大漢興盛的基礎了。
陳元相信,只要自己能交出幾百個乃至幾千個這樣的學生,足以改變世界。
襄陽書院實際上就是陳元為自己培養理論支持者和學派弟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