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第一局—打平(第1/3頁)
章節報錯
眾人皆看向許子將指定的一人。
然則眾人皆覺此人眼生,不知此人之姓名。
眾人皆目視此人,然則此人神態自若,絲毫沒有迥然之處。
只見此人施施然起身:“汝南和洽和陽士見過先生以及諸位賢達。”
陳元聽到此人自報姓名,不由一愣。
這傢伙是誰啊?
姓和的人不多啊。
和洽?
我想想啊。
陳元陷入了沉思,開始搜尋自己的腦海,意圖找到這個人的事蹟。
和洽和陽士,難道是哪個跟樊子昭併名於世的和陽士?
陳元之所以能夠回想起來,也是託了許子將的福。
這個樊子昭原先是一個小商販,後來被許子將力薦,因此名聲大噪。
之所以力薦樊子昭乃是為了貶低他的哥哥許靖許文休。
許子將跟他哥哥關係不好,兩個人都是以品評人物而知名。
月旦評也因為哥倆的品評而名傳天下,可是後來哥倆起了齷蹉,這月旦評也就逐漸的沒落了。
現在哥倆已經起了齷蹉了。
互相貶低,你說我不行,我說你很爛的。
沒想到許子將竟然挑選了和洽。
陳元這個時候已經想起來和洽的事蹟了。
這是一個清廉之臣,為官清貧儉約,販賣田宅,謀求生活。
想起和洽的事蹟,陳元心中就穩了。
因為這就好評價了啊。
許子將看向陳元:“別駕,不如我們把各自的評價寫在紙上,讓眾人觀看如何?”
許子將的提議看似公平。
實際上許子將是怕陳元抄襲自己的評價。
那到時候可就不好說了。
陳元洞察了許子將的想法,不由的暗笑,這個許子將心眼倒是不大。
不過,陳元也沒什麼意見。
“就依子將先生所言。”
此時陳元改良的紙早就開始在荊州出售了,以增加州牧府的錢財。
臨江閣作為襄陽首屈一指的酒樓,自然備有筆墨紙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