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是如何盡地利,盡其才。

這才是關鍵的地方。

“盡地利者有三,屯田,修渠,利器。”

“盡其才者有三,養才,求賢,盡用。”

陳元說完,眾人紛紛點頭。

“其次在得人,此人非才,而為百姓。”

“欲盡地利,盡其才,必要有人,無人無以地用,無人無可選才,故積蓄人口為萬世之基。”

“欲要得人,必有以養人,盡地利以得糧而廣以養人,人眾則才眾,才眾則開疆拓土,百姓愈多,以此往復,荊州必大治,中國必以安。”

其實還有很多,陳元沒有說,因為還不是時候。

比如說軍爭,外交,制度改革啥的。

先把荊州根基打好再說吧,後面的要等到天下大亂的時候才能說。

眾人聞言,盡皆歎服。

劉備撫掌曰:“子初果有蕭何之能也。”

陳元一聽劉備這麼說,心中頓時一慌。

好傢伙,讓我做蕭何,那不是要累死我。

絕對不可能。

所以陳元連忙說到:“主公謬讚,我只是稍具口舌之利,豈敢與酇侯相比。”

劉備聽出了陳元的意思,無奈的搖搖頭,自己這個四弟啊,什麼都好,就是懶了一些。

《修羅武神》

也罷,四弟想偷懶就偷懶吧,反正現在也不是沒人。

想起當初只有他們四兄弟的時候,二弟和三弟與自己一樣,對於軍中內政後勤都不熟悉,盡皆是四弟操持,委實是讓四弟勞累了一些。

“屯田、修渠、利器、養才、求賢以及得人,子初欲做何事?”

陳元早就想好了:“利器、養才、求賢三事,元頗有心得,欲從此三事,還請主公恩准。”

劉備本來想讓陳元負總責的,對於陳元挑選的三個事情,自然不無允准的道理。

當下便有顧雍負責屯田、修渠以及得人之事,由陳元負責利器、養才、求賢三事,其餘人等各歸陳元和顧雍調配使用。

至於盡用人才,這就是劉備的事情了,誰也不能僭越。

開玩笑,人權和財權是君主必須掌握的兩種權力,如果這兩種權力下放,那就非常的危險了。

分配完畢之後,眾人盡皆告退,唯有陳元留下。

劉備看著陳元,他知道陳元有事跟自己說。

“大哥,養才求賢之事,吾有幾策,還請大哥定奪。”

劉備點點頭,示意陳元但說無妨。

“大哥,當今之世,人才盡出豪強世家,如吾等出身者甚少,百姓之中更少,幾近於無,如以豪強世家人才為基,長此以往,定有後患,大哥以為然否?”

“四弟所言無錯,然如不用則無才可用,如之奈何!”

“故元有三策以解其患。”

劉備頓時來了興趣:“子初快快道來。”

“建書院以養才,聚英閣以求才,制察考以選才。”

劉備聞言,若有所思。

“四弟所言,皆為良謀,然則恐受士人仇怨。”

陳元正色道:“大哥欲伸大義於天下,必以百姓為基,重在用人,為大哥基業,元何懼區區仇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