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田這個政策,實際上早就有了。

秦代以前,每次戰爭持續的時間都不長,所以也就無需建立糧食生產後勤基地。

秦始皇與匈奴交戰的時候,最先遇到這個問題。

“始皇帝使蒙恬將十萬之眾,北擊胡,悉此河南地,因河為塞,築四十四縣城,臨河,徒適戍以充之。”這可以說是屯田的前身。

西漢前元十一年,漢文帝以罪人、奴婢和招募的農民戍邊屯田,漢武帝調發大批戍卒屯田西域。

但當時屯田主要集中於西、北部邊陲,主要方式為軍屯,且規模不大。

把屯田發揚光大並且從中獲利的是曹操,曹操採納棗祗、韓浩的建議,在許都(今河南許昌)附近進行屯田。

屯田的土地是無主和荒蕪的土地。

勞動力、耕牛、農具是鎮壓黃巾起義中擄獲的,有一部分勞動力號稱為招募其實是被迫而來的,屯田收穫穀物百萬斛。

“於是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積穀,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兼併群賊,克平天下”

總之,屯田給曹操克平天下提供了強大的糧食基礎,要是沒有屯田,曹操哪來的本錢養活幾十萬的軍隊。

陳元就準備效仿曹操的屯田之策,正好襄陽現在是個縣城,郡中豪強也讓張虎和陳生禍害的差不多了,無主的土地和荒蕪的土地很多,可以用來屯田。

至於人口嗎,這些宗賊就是最好的屯田勞動力了。

不過,陳元不打算像曹操那樣狠,官7民3,甚至官8民2,這簡直不給人活路啊。

陳元打算官5民5,由官府提供耕牛和農具以及種子,來年收穫糧食對半分。

有保甲法這個利器,加上顧雍這個政治一流的大才,陳元只需要把大略安排下去就可以了。

剩下的事情,顧雍自然能夠辦的妥妥當當。

情報和屯田的事情都安排下去了,陳元事情就不多了,他就想起了其他的事情。

要不然發明點啥東西出來?

襄陽之地多水渠,灌溉土地用水車再合適不過了。

陳元找來人一問,這才知道,水車這玩意早就有了。

發明者還是一個宦官。

畢嵐,十常侍之一。

陳元聽了頓時無語。

這東漢的宦官是怎麼回事,怎麼個個都想做發明家呢。

前有蔡倫,後有畢嵐,你們不去禍亂朝綱,做發明家幹什麼玩意,這不是搶人家的生意嗎?

算了,有就更好了。

當下陳元命令多多的打造水車,然後立於各個水渠之中用以灌溉土地。

實際上,水車發明出來有七八年了,但是一開始並不是用來灌溉土地的,是用來清洗道路的。

“又作翻車渴烏,旋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

看到沒有,就是所謂淨水潑街,給漢靈帝開路用的。

好端端一個農事利器,不用來搞農業生產,用來給皇帝洗大街,不亡真是沒天理了。

水車有了,其他的還有啥能夠提高糧食產量的?

對了稻種!

好傢伙,陳元差點忘了這個東西。

占城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