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不貪功(第1/2頁)
章節報錯
其實蘇小軟提到的榛蘑和天麻共生,以及榛蘑的一些藥用價值,並非只是從老牛頭的醫書上看來的,而是她上輩子活到四十幾歲的時候,才從網上看到的。
而且,那會兒蘇小軟就知道了人工培植榛蘑,真地是很不容易。
要想人工栽培榛蘑,必須先採集到野生榛蘑,分離製作菌種,光這一點,對於現在的技術來說,就有一定的難度,更不要說,她還打算利用榛蘑來提高天麻的產量了。
事實上,榛蘑的部分藥用價值,是和天麻很相似的。
蘇小軟記得上輩子是看過這個新聞的。
她不記得是哪個地區了,只是記得他們研究出來的榛蘑人工栽培技術,比較簡單省事。一次可以栽培出菇三到四年。家家戶戶都可以在房前屋後栽培榛蘑。大戶可以在山地林區大量栽栽,栽培季節主要應當選擇在春秋兩季,三伏天不適合栽培。
蘇小軟沒有這方面的詳細資料,她只能是根據自己以往的一些經驗,再慢慢一點點的試。
事實上,她試驗這種榛蘑菌包,已經有好幾個月了,好不容易才出了這麼一點成果,可是這個菌包的使用率肯定沒有上輩子人家研究出來的那個高,而且長出來的榛蘑產量也比較低。
這個蘇小軟倒是不急。
畢竟他們現在缺少各種東西,又沒有專門的研究人員,能培植出來,她就已經很興奮了。
榛蘑的市場應用可太廣了。
不管是餐飲行業,還是藥材這一塊,榛蘑都是香餑餑。
栽培原料主要是闊葉樹,硬雜木最好,這還是蘇小軟看了超市裡面菌菇包上所標註的主要成分,才給琢磨出來的。
要是全憑經驗,估計再給她兩年的時間也培植不出來。
好在,他們這裡原本就產榛蘑,而且山上的闊葉樹也很多,就地取材,還是很容易的。
目前蘇小軟做了兩種菌菇包,一種是直接採用短木段和邊角料栽培。
根據她現在掌握的資料來看,硬雜木主要是產量高,蘑菇的質量好,出菇期長。
至於栽培場地她還是有印象的。
畢竟,這個就比那個配方什麼的容易多了。
蘇國安帶人到了蘇建業家裡,這是想著看看蘇小軟到底咋折騰的。
蘇小軟也沒想著要藏私,畢竟她弄出這個來,就是打算讓基地種植的。
“伯伯,這種榛蘑的培植雖然可以說是成功了,但是它的生長期比較長,而且產量目前還比較低,我正在想著改良一下菌包的配比,看看能不能加大它的產量,再適當的縮短一下它的生長期。”
蘇國安點點頭:“你的想法是好的,方向也是對的。不過也不用著急,咱們慢慢來,我可是聽你爹說了,你最近都不好好吃飯了。”
蘇小軟心虛地笑了笑,拿手虛掩在唇邊咳嗽了兩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