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炳章在東林書院的一番話,幾乎是瞬間就傳遍了整個江蘇,江浙,乃至於整個南方。

南方的讀書人開始漸漸的形成了兩種分歧。

一部分依舊是堅持自己的想法,認為張好古實乃是奸佞之臣,不是什麼好東西,是禍亂朝綱的罪魁禍首。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自己甚至都沒有去過山東,自己都沒有見到過山東到底是什麼樣子,便是一口一個暴政,一口一個民不聊生,那麼自己是否被人給欺騙了呢?

而這個時候,張好古也是來了一個神助攻。

直接就在《大明報》點名了,《東林報》這是讓學生北上去送死,他們鼓動學生北上,就是要故意激怒張好古,好讓張好古大開殺戒,如此便是得罪了天下的的讀書人。

透過讓張好古殺人,來完成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

報紙爆發出來的影響力,可想而知。

《大明報》代表著的是什麼?

是官方,又有諸多的朝廷政策,銷量極好,雖然有著時間的滯後性,但是,無可否認,就算是時間滯後,大家也是願意看的。

當這一篇文章直指《東林報》的時候,整個南方東林黨都是感覺自己的心肺肝腸子都是哆嗦了一下。

最可怕的就是這種情況。

張好古代表著官方,代表著朝廷,他們不可能封禁《大明報》,那麼,如此一來,他們就可以把水給攪混了,自然也就有人會成為新政的支持者。

《東林報》自然是開始反戈一擊,雙方開始了極為激烈的罵戰。

但是,無論是黃尊素還是魏大中都是敏銳的察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讀書人已經開始不是一頭倒的聽自己說話了。

更是有不少人直接拜訪這個周炳章,仔細的詢問山東的經歷,還是有讀書人準備主動前往山東看看。

看看這個周炳章所說的,什麼是盛世都比不上的富貴和教化?

此時此刻。

張好古已經是回到了京師。

接下來,山東的事情已經不是很需要他操心了。

最開始還是有不少冥頑不靈的讀書人為了衍聖公號喪的,然後,張好古就把這群人安排起來跟衍聖公一起下地幹活。

讓你們好好的儘儘孝道。

然後,除了真正冥頑不靈的讀書人之外,剩下的人也是老老實實的賺夠了路費,老老實實的回家。

畢竟,下地幹活那是真的累。

而孔胤植除了下地幹活之外,還要負責教化,給他安排了一個夜校的職務,讓他每天晚上給農民們上上課,叫他們讀書識字。

除此之外,孔胤植自己也要學習唯物論,不準將孔孟那一套。

如此,才是真正的殺人誅心。

孔胤植掙扎過,反抗過,最終,還是屈服了,他總覺得自己不應該如此,他總覺得自己在未來的某一天還是可以重新成為高高在上的衍聖公。

屈辱,這只是暫時的。

他決定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