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生們就開始紛紛琢磨起來了。

有人露出喜色,奮筆疾書,有人卻是一臉苦瓜相,竟是不知如何動筆。

怎麼說呢。

同為貢生,亦有差距。

有人家裡有人做官,對建奴的情況自然是十分了解。

可是有些人,那就是的完全兩眼一抹黑,光是讀書就已經費勁了全部的力氣了,天下大勢如何瞭解?

天天讀聖賢書,看聖人之說,說白了就是死腦筋讀書。

甚至有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薩爾滸之戰。

至少,大明看起來還是威風凜凜不是麼?

時不時都能聽到一些建奴的訊息,但是,具體情況他們又如何知道?

他們或許略有耳聞建奴,可是沒有切膚之痛,誰吃飽了撐著琢磨這個?

經略遼東

但是,具體怎麼寫。

就要看各自的見識。

家中有人朝中為官,自然是少不得提點。

寫的有見識,有見地,自然也就是有優勢的。

至於張好古

已經開始奮筆疾書了。

他是完全站在上帝視角來進行分析的。

治遼麼

答題思路已經有了,剩下的就是寫出來。

天啟並非是對軍事一竅不通,那麼就不能糊弄。

仔細回憶了一下自己背誦的文章,他琢磨一下,隨即動筆。

考試是一整天的時間,不過,如果是有思路的話,自然是下筆如有神。

張好古早就背誦下來,半個時辰也就寫的差不多了。

略微的沉吟了一下,張好古站起身來直接交卷。

張瑞圖微微的呆了呆,這麼多考生率先交卷,未免顯得有些草率。

但是一琢磨,卻也無可厚非。

人家的後臺是誰?

是皇帝!

這能一樣麼?

張好古將試卷交上去,就可以到一邊的偏殿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