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3章 新政,解放婦女!(第1/3頁)
章節報錯
“東林黨人,一個比一個可惡,可恨!”
朱由校想著東林黨人做下的那些噁心事和想害死自己,就忍不住想要把這些纛蟲全部給宰了:“若天下沒了這些東林黨人,大明就清淨了。”
張好古則是笑道:“陛下消消氣,東林黨如此跳腳,在臣看來倒是一件好事。”
“這說明,他們已經感覺到新政的威嚴,心生畏懼了。”
說著,張好古給朱由校講了個小故事:“陛下,這話說從前有戶人家,他養了一群羊,為了防止狼來偷羊,就給羊圍了個圈欄,將羊保護起來。”
“狼固然是吃不到羊了,但有一些羊卻不滿意了,他們埋怨這戶人家限制他們,不讓他們吃外面的草,不讓他們出去,毫無人性,這是殘害羊群。”
“這戶人家聽了本來沒當回事,可狼也跟著說,他們這麼做不對,得聽羊的,畢竟羊還不知道自己該過什麼生活,該怎麼樣嗎?”
“狼也這樣說,羊也這樣說,見狼和羊都罵自己,這戶人家漸漸被說服了,他拆除了羊圈,羊高興了,說這是仁政,這樣做才對;狼也高興了,連誇這戶人家通情達理,做了件好事。”
“這戶人家也感覺自己做了對的事,高高興興睡覺去了,當晚,羊就被狼給吃了。”
朱由校沉吟道:“師父這個故事,倒是頗有哲理,那師父認為,狼是對的,羊的對的,還是人是對的?”
張好古笑道:“都是對的,只不過他們不是站在一個角度看事物,人是想保護自己的羊,羊是想要自己的天性,而狼則是想吃羊。人要是太心善了,羊不僅不會感激人,反而會覺得人做的還不夠,而狼也不會畏懼人。”
“陛下啊,民間的輿論固然可聽,但可聽,不可輕信,全信。東林黨也好,百姓也好,他們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事物,不會站在全域性,站在朝廷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古往今來,凡做大事者,體察民心民意,但不會輕信民心民意,畢竟掌握輿情的,從來不是百姓,而是那些士紳,豪族。”
“拿新政來說,我們要是聽了那些士紳的話,不與民爭利,新政推行不下去,這朝廷稅收收不上來,朝廷政令下達不到地方,那朝廷該是個什麼模樣?”
說著,張好古給朱由校倒了一杯茶:“陛下,有些時候,民間不能理解朝廷的決策很正常;畢竟百姓只看到了自己一家,一面;但縱觀史書來看,大部分時候,上面的決策都是正常的。”
“拿秦來說,無數人痛罵始皇帝焚書坑儒,不顧惜民力修築長城,此乃暴政。可若無長城,那草原上的東胡、匈奴是不是早就南下牧馬了?”
“若無長城,漢代又哪來的七十年修養民生,文帝景帝又如何安心治理朝政,讓府庫錢糧充盈,武帝又如何北伐匈奴?”
“說句不太好聽的,臣以為,士紳百姓不理解朝廷的政策沒什麼,將利害講開來即可,哪怕士紳不懂,百姓還能不懂嗎?若是什麼時候,這些東林黨人認可朝廷的政策了,甚至拍手叫好了,臣反而覺得朝廷該反思反思,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了。”
朱由校笑道:“師父這話說的在理,若是東林黨人,還有遼東的皇太極什麼時候稱讚朝廷的政策,那朝廷是該想想,是不是那裡做的讓這些人高興了。”
張好古繼續說道:“臣之所以贊同黃宗羲和顧炎武的處置,不僅僅是將新政的威嚴展示給百姓,讓百姓知道朝廷不僅有恩澤也有法度,更重要還是臣想自此後嚴禁地方溺斃女嬰,發賣婦女,如若可以,甚至青樓畫舫等都要嚴禁。”
朱由校聽了問道:“師父,嚴禁溺斃女嬰,發賣婦女,朕倒是認可;可這青樓畫舫,自古便存在,這是不是還要穩妥一些?”
張好古起身一禮:“陛下,臣此言,絕不是什麼意氣之言,而是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
“拿民間溺斃女嬰,發賣婦女來說。民間重男輕女,因為男孩能養老,女孩最後嫁到別人家,就是潑出去的水,無法養老。”
“但是陛下啊,這天下不可能只有男人啊,若大明地方還溺斃女嬰,發賣婦女,民間民女越來越少,男丁越來越多,會出現什麼情況?”
“大明將來會多出多少無法結婚的男丁,這不是斷一家一戶之傳承,乃是斷漢家之傳承。”
“皇上能想象將來民間男丁們找不到女人,那會生出多少亂子?”
“朝廷目前均分田地,之所以按各家人口分發田畝,也是出於這等考慮,防止民間溺斃女嬰,而發賣婦女,更不能允許。”
“說道發賣婦女,這些被拐賣,被父母賣給他人的婦女,都去了何地?給他人做小妾,做童養媳,還有被賣到青樓畫舫,長大後去侍候男人。”
“皇上,醉香樓一案,足以證明,這青樓畫舫,不是什麼清雅的地方,相反這裡處處是藏汙納垢,這些地方存在,對大明害大於利。”
“這等煙柳之地,不給朝廷繳納賦稅,而且大部分是被強行發賣擄掠的女子,這些女子都風華正茂,她們本可以嫁一個好人家,在最好的年華誕下一雙兒女給朝廷增添人口。”
“如今朝廷半分稅收不上來不說,這些女子無法嫁人,哪怕日後年老色衰離開了青樓畫舫,也無法誕下一兒半女了,這都是朝廷損失的隱性人口。”
“朝廷要發展,大明要強盛,離不開百姓,離不開新生兒,大明每歲出生的孩子越多,大明的未來就愈發強盛。”
“大明各地不再有青樓畫舫存在,這大明地方會有多少對新人,能給大明誕下多少新生兒,朝廷未來會出現多少人材。”
朱由校緩緩點頭:“師父說的是啊,這些青樓畫舫的女子,不是二八就是雙十年華,個個風華正茂,正是大號年紀,如今在青樓畫舫,的確是浪費了。”
張好古又說道:“皇上,這醉香樓一案,其背後主犯藉助醉香樓這等不會被人注意的場所來勾結地方官吏,官紳勾結之下,能影響三府之地,說破大天去,就是財色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