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9章 大汗開戰了,大汗跑路了!(第1/3頁)
章節報錯
為什麼明明韃靼連滿清都打不過,
卻還敢招惹大明呢?
看起來這件事很離譜,但換位思考一下其實很簡單的道理。
畢竟草原遊牧民族和中原農耕民族衝突是持續千年的,草原上的狼族來中原打打秋風,殺幾個人,搶點糧食金銀,女人牲畜甚麼的,這不是很正常嗎?
中原地大物博,也不差這點金銀人口,而且通常朝廷考慮到大局因素,通常還會選擇修好,甚至有些遊牧部落搶了糧食人口,反過來再給朝廷求和,朝廷考慮到顏面,說不定還會給賞賜呢。
而且這種事並不罕見,甚至可以說非常常見。
就拿長城來說,綿延數千裡的長城,可不是每個地方都是駐在高山峻嶺,用磚石打造,那些僅限於京師重鎮,很多地方其實就是一道土牆,不然也不會有鑿穿長城這一說了。
更何況人家秦始皇當初修長城的時候,壓根沒考慮到防禦性,長城作為一個一字長蛇陣的工事,進攻性更大於防禦性,畢竟秦軍在蒙恬的帶領下就是憑藉長城四下出擊毆打匈奴的,趙國名將李牧也是如此。
你不能去指望一條以進攻性為主的軍事工事具有多強的防禦性,後世長城除了邊關重鎮,大部分就是一道土牆,頂多是遊牧民族來了拖延時間,好讓主力到達,而且土牆還便宜。
所以考慮到種種因素,中原王朝面對侵襲的遊牧民族,很頭疼,畢竟人家除了馬就沒別的東西了,屬於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因此中原王朝多以拉攏,安撫為主。
哪怕是明朝,也是如此。
很多時候,為了面子丟掉裡子這種事,在歷朝歷代是屢見不鮮,這也就是為什麼韃靼人會敢對巴連衲都下手的原因。
因為巴連衲都是屬於大明的,如今韃靼部和大明是盟友,丟了巴連衲都,大明還能和韃靼部翻臉不成?
就看大明和滿清的戰爭就知道了,如果不是滿清主動招惹,大明也不可能主動出兵。
因此,面對好人,完全可以拿槍指著,而不用擔心,畢竟古人有云“君子可欺之以方”。
有了種種前例,看到一位位前輩成功的案例,林丹巴爾圖自然也升起了“我上我也行”的錯覺。
所以林丹巴爾圖非常果斷的對巴連衲都下手了,只要能咬下一塊肉,那察哈爾就能大大的回血。
懷著這樣的心裡,林丹巴爾圖派出了數支騎兵,企圖進入巴連衲都擄掠人口牲畜。
一支支小股馬隊跑入巴連衲都偷盜牲畜,襲殺人口,他們哪怕是趁夜行動,都很難掩藏蹤跡,畢竟巴連衲都九片牧區,每片牧區的每個旗,每個牧場都有自己的烽火,點燃即可告知有敵人來襲。
所以當察哈爾的馬隊闖入巴連衲都後,當一個牧場受到侵襲點燃烽火之後,一座座烽火被點燃,各旗召集所轄牧場的騎兵立刻前往追堵,雙方在深夜中追逐,直至持續到拂曉,察哈爾的馬隊才脫離巴連衲都。
此次察哈爾的馬隊雖然沒有擄掠走人口牲畜,卻毀壞了五個牧場,巴連衲都牧民傷亡近千人,騎手傷亡也有兩百餘人。
當這個訊息送到中巴連衲都時,曹文昭臉一下子陰沉下來,報信之人剛離開大帳,陳亞萬就進來了:“曹總督”
曹文昭看著急匆匆進來的陳亞萬,不等他說話直接將情報遞過去:“東巴連衲都遇襲,林丹巴爾圖的察哈爾部做的,他們已經對我們出手了。”
陳亞萬氣的直接拍了桌子:“這林丹巴爾圖還是我大明的盟友,竟然趁夜襲擊我大明疆域!”
曹文昭臉色也是不好看:“近來我們和察哈爾部的矛盾越來越多,本督也考慮到了察哈爾部會和我們爆發大的衝突,但是沒想到,他們敢趁夜來襲。”
陳亞萬看向曹文昭:“曹總督,眼下我們不能坐以待斃,若是察哈爾部次次偷襲,掠奪我巴連衲都人口牲畜,那又該如何?”
曹文昭冷哼一聲:“本督絕不坐以待斃。”
“陳兄,安撫牧民就交給你了,安撫好牧民,不要讓牧民心生疑慮,眼下巴連衲都穩定最重要。”
“至於察哈爾部,本督來解決!”
說解決就解決,曹文昭壓根沒打算拖延,當即下令擂鼓聚將。
自天啟二年新政以來,大明還沒有被打了不還手的例子呢!
“將軍!”
眾將到來後,曹文昭也沒有繞彎子,軍旅之中都是直來直往,曹文昭也不例外。
環視眾將,曹文昭說道:“昨晚的事大家也知道了,察哈爾部違背與我大明的盟約,趁夜襲擊我巴連衲都。”
“這件事,不能這麼算了,大軍拔營,開赴察哈爾草原,本將要去問問林丹巴爾圖,他在想什麼!”
眾將抱拳:“喏!”
隨著曹文昭下達軍令,散在各片牧區的軍隊立刻向東巴連衲都匯聚,同時曹文昭的中軍也開始拔營,數千明軍擁簇著曹文昭的中軍大纛趕赴東巴連衲都,加上已經調集在這裡的三萬蒙古騎兵,浩浩蕩蕩開赴察哈爾草原。
數萬騎兵行軍,聲勢極為浩大,那一杆杆明軍的山河日月旗在初春的寒風中獵獵作響,曹文昭的中軍大纛更是標明瞭這支騎兵的身份:大明蒙古總督麾下,巴連衲都所屬騎兵!
當曹文昭的大軍來到察哈爾草原邊境時,曹文昭一方面下令安營紮寨,另一方面派使者去質問林丹巴爾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