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匠人們收割完成,

周圍的百姓也主動上前來幫忙將麥子褪殼裝袋稱量。

老百姓都是樸實的,他們紛紛幫忙,你來褪殼我裝袋,一袋袋麥子裝好後立刻開始記秤。

百姓也好,官員也好,紛紛翹首看著,而翰林的讀書人們確是不屑一顧,在他們看來,糧食種的多算什麼?

能熟讀經義,吟詩作賦才是治國的賢才,只會種田,種的再多也不過是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泥腿子罷了,他憑什麼翻身,和我等有治國濟世之才的讀書人同朝為官啊?!

很快,一畝地的麥子被裝袋完畢計數:“三十斤!”

“五十斤!”

“一百斤!”

“一百五十斤!”

“兩百斤!”

“兩百五十斤!”

“三百斤!”

“三百五十斤!”

聽到已經有三百五十斤後,老百姓們已經激動的瞪大了眼睛,紛紛湊上前去觀看,能畝產三百五十斤的麥子,已經是很了不得的事情了!

而讓百姓和臣工更驚訝的,還在後面!

“四百斤!”

“四百四十六斤!”

“皇上,這一畝地有四百四十六斤麥子!”

聽到四百四十六斤這個數字,看著那一袋袋的麥子,周圍的百姓也好,臣工也好已經是被震驚的無以復加!

四百四十六斤啊,接近一畝地四百五十斤的產量啊!

一個老農忍不住感嘆起來:“畝產四百四十六斤!這王學士真不愧是皇上欽封的農學學士啊!”

另一個百姓附和道:“是啊是啊,一畝地能產這麼多麥子,要是我家有這樣的肥料,那我手頭就有糧食給家裡的娃扯幾尺布做一身新衣裳了!”

一個年輕人上前激動的看著那一袋袋麥子,忍不住哭到:“這麼多!這麼多糧食!要是早有這樣的肥料,那大災大旱之年,我家就有餘糧過災,我的老母也不至於餓死了!”

是啊,誰還沒遇到過災年了?

這些年大明趕上小冰河期,誰家沒個困難時候了?

聽著這個年輕人的話,百姓們也是紛紛感慨起來:

“王學士真是大能人啊,能研究出增產這麼多的肥料!”

“這些翰林讀書人為什麼說王學士是禍國殃民的罪人?王學士這是能救活多少百姓的功德善舉啊!”

“這一畝地能產四百五十斤的麥子,這是神蹟啊!”

“王學士真是好官啊!”

“是啊,王學士真是好官啊!”

不僅是百姓在感慨,那些有為官一任經歷,知道糧食對百姓重要性的官員也是驚歎於王立臣的成就:

“一畝地產四百五十斤糧食,若是推廣到天下,這化肥能為朝廷帶來多少糧食?能讓天下少餓死多少人?這王學士,真是功德無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