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這些年朝廷歲入多少,大家心裡可還有數?」

見眾人沉默不語,崔成秀忽然問出了這麼個問題來。

盧象升說道:」自然是有數的。

汪文言笑了笑:」盧總長任戶部尚書多年,大明財政收入最多的那些年都是盧總長在執掌戶部,這歷年歲入多少,盧總長可是再清楚不過了。

崔成秀說道:」不僅盧總長知道,咱們這些人,誰心裡不是門清呢?」

去歲,天啟十三年,朝廷雖然經歷了股市和工商業的波折,但歲入依舊有七千萬兩銀子。」

前歲,天啟十二年,朝廷收入是八千六百萬兩,而再往前,天啟十一年,朝廷歲入最多的一年,八千八百餘萬兩!「

崔成秀說著一個個數字:」不算之前單自天啟五年至天啟十三年,這九年時間朝廷歲入一年比一年多,從三千餘萬兩直至近九千萬兩。

」而大明銀行裡有多少存銀,朝廷的國庫裡又有多少金銀,大家可曾算過?」

那是超過十五億兩白銀,還沒算金子這些可都是我們替朝廷攢下的,作為朝廷的儲備,發行寶鈔的底氣。

這些金銀,能讓崇禎組織多少兵馬?

如果我們不先發制人,難道還要崇禎拿著我們辛辛苦苦攢下的錢,去招兵買馬然後收拾我們嗎?」

張瑞圖嘆了口氣:「是啊,我們這些年給朝廷攢下的家底太豐厚了,崇禎就是敗家幾十年也敗不完啊。

汪文言冷笑一聲:」可是咱們的這位皇帝他不敗家啊,不僅不敗家,還勤儉的很,又是個勤政的主兒,這麼勤勉節儉,倒是難得啊。」

聽到汪文言這話,張好古也是忍不住一崇禎皇帝朱由檢的確是個勤勉節儉的人也是個勤政的皇帝,更是個渴望做出一番事業的皇帝。

可惜這位皇帝前世一繼位就把他哥天啟皇帝留給他的魏忠賢給殺了,還把錦衣衛給廢了,讓自己直接無人可用,還變成了個瞎子聾子,最後一通兢兢業業的操作更是直接把大明這家公司給幹趴了。

說句不好聽的,若是崇禎皇帝朱由檢學著他哥天啟繼續信任魏忠賢,倚重錦衣衛,不用答理什麼朝政,讓那些各派系官僚自己去做事,放任施為,自行享樂,不僅他這個皇帝缺不了錢,大明這家大公司也還能苟延殘喘許多年,至少不至於短短十來年就無以為繼。

而如今崇禎做的,比前世還要激進,若是崇禎在這麼做下去,那大明還能支撐幾年

張好古清了清嗓子:」崔總長說的,是個問題,如今朝廷手裡有錢,但這些錢都是我們辛辛苦苦攢下來的,為的是朝廷運轉天下發展。」

」工商業的鋪展,馳道的建設,還有各省的學院、醫所等等,,以及我們提出來的少有所教老有所養計劃,原本都是要朝廷下大功的。」

還有朝廷的海外開拓計劃和軍武的建設,科技的研發,無不需要大量投入。

眼下皇帝停了工商業,斷了馳道,學院、醫所、科研等專案也全部中斷,若不是交祉、東瀛在我們手裡,這些地方怕是也要被皇帝放棄,而科研專案的支出也都被皇帝否決...

咱們這位皇帝,是真的要恢復祖制,恢復那個一家三口五畝地,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明初時代。

如此多的金銀,存在國庫和銀行裡我也是不放心啊,皇帝就算不拿,那些貪官汙吏,那些勳貴王公,能忍不住?」

盧象升也是說道:」不錯,這筆錢放在那裡,就像是讓饞貓看守鹹魚,那些囊蟲怎麼可能忍得住!這筆錢是屬於天下人的,是屬於我們大同社的,不應當被那些貪官汙吏所侵佔。

朱舜水說道:」大明銀行裡的金銀其實並不多,大部分金銀都存在國

庫裡,若是我們能把這些金銀封存或者運走,再對朝廷的經濟進行一次針對,那崇禎必然要焦頭爛額。

張瑞圖笑道:」這就是崔總長的想法了。

是吧?把國庫裡的金銀封存,然後寶鈔就是廢紙了。」

崔成秀說道:」單單如此還不夠,我們也應當增發寶鈔,加快這一程序。

聽到這,眾人也是各自說上幾句補充和見解,來完善崔成秀提出來的想法。

很快一個完整的流程就被眾人給構建出來畢竟都是曾經的一省總督,六部部堂哪個不是當朝二品三品的大員,豐富的經歷和廣闊的眼界讓他們處理問題輕而易舉,更何況本來就是當朝重臣,而大明的天啟盛世和經濟大發展就發生在這些人手上,如今讓他們對經濟下手,那真的是再簡單不過了。

大明銀行的前行長就是我們的人,大明銀行內部也都是我們的人,把大明銀行的金銀儲備秘密運到遼東來不是什麼大問題,這些金銀儲備到時候也可以作為我們發展的本錢。」崔成秀說道。

盧象升補充道:」我接手戶部後,為了朝廷的財政儲備安全,對國庫進行了不少改良,例如特意加固了國庫防止地震和走水,並且考慮到萬一順天府遭遇危機的情況下如何儘快的轉運金銀等方面。

如果有必要,國庫裡的金銀都可以暫時封在順天府地下。

張好古神色如常,眾人也沒有露出什麼意外來,國庫在大同黨人手裡掌控著,為了國庫安全,大同黨人是真的絞盡了腦汁,一開始就對防火防震防潮進行了加強,後來發生了天啟大爆炸,立刻增加防爆,而後續又考慮到大明自己打進了瀋陽燒了滿清的糧倉,又對國庫進行改造增加暗道和通渠來以防萬一,甚至將國庫地下挖空增加了一個地下金庫來進行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