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4章 大明的江山,誰說了算?(第1/3頁)
章節報錯
自確定了大行皇帝廟號溢號之後,大明就正式進入了崇禎朝。
朱由檢供奉宗廟,祭祀天地,得群臣參拜,已經成為合理合法的大明皇帝,而朱由檢這位新上任的大明皇帝,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實行自己的政策了。
所謂新官上任還有三把火,更何況是皇帝呢?
之前還是王爺的時候,朱由檢就對朱由校的天啟朝所施行的一系列政策法度感到不滿了。
可惜當時他還只是個王而且是個毫無實權的王爺,朱由校有朱慈燃這個太子在,朱由檢就註定不可能有什麼實權。
而朱由檢又偏偏覺得自己是有才能的,自己可以治理好大明的天下,還是王爺時他就曾暢想過如果自己當皇帝,該怎麼治理的天下井井有條,如何讓天下人臣服。
如今真的當了皇帝,朱由檢更是打算立刻上馬一些政策,好證明自己是有能力的自己才是對的。
當然,朱由檢也知道自己如今是皇帝了,不適合什麼事都自己開口了,該找個人替自己說話了。
事實上在崇禎朝,朱由檢這一招玩的非常溜,什麼事都是臣子的錯臣子背鍋,他這個皇帝彷彿不粘鍋一樣,天災人禍就和他一點關係都沒有,一有事就往臣子身上推,甩鍋甩得非常順溜而這種把任何過錯都推給下屬來表現自己完美無瑕的性格,和其刻薄寡恩,急功好利等特點都是刻在朱由檢骨子裡的,這是朱由檢和朱由校的區別所在。
已經正式登基,入住武英殿的朱由檢,在這裡召見了一部份已經向他表示效忠的臣子。
臣子效忠皇帝天經地義誰是皇帝就效忠誰,既然朱由校已經是過去式,朱由檢才是現在,那一些投機倒把的人趁機想在新皇面前露露臉,展現展現自己好謀個榮華富貴也不足為奇。
人都是有自己的思想和慾望的,這點適合所有人。
面對這些願意投靠自己的臣子,朱由檢還是很願意展現自己身為皇帝的氣度的,不僅口頭對這些臣子進行了表彰還給了這些臣子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諸位愛卿,朕剛剛繼位,面對朝中諸事總有種毫無頭緒之感,諸位愛卿可否教朕,新朝的頭等大事,當為何啊?
一個翰林院的編修當即出列:「回陛下,臣以為,陛下當開恩科以取士,攬天下人心。
朱由檢眼前一亮,這是個聰明人!
朱由檢早就想恢復科舉什麼國考,什麼大同書院的學子,這些都是什麼亂七八糟!
我大明就應該玩科舉,就應該考八股文!
大同書院的學子入朝為官,那聽皇帝的嗎?還不是聽新黨的,聽張好古的!
就是因為大同書院的學子入朝為官也好,當將也好,都只為新黨利益服務,擴大一點就是為了天下服務,可他們不為皇帝服務啊!
朱由檢要的是一群信得過的自己人。
還有什麼比開恩科取士更好的方法?恩科中舉計程車子自動就是新皇的臣子,他們是被新皇招募入朝為官的,自然而然是新皇一派,新皇也可以藉此在朝中安插人手,不至於滿朝都是舊朝臣子。
這也是為何有新皇登基就要開科取士和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原因。
更別提朱由檢早早就想恢復祖制恢復科舉的,自己這個新皇登基,第一把就從恩科開始吧,只要恩科過了,那科舉恢復也就是順勢而為了。
一念至此,朱由檢滿意的點了點頭:「善。
翠日,朱由檢早早上朝不同於朱由校願意放權懶得開那些毫無意義的朝會朱由檢可是一個勤勞的人,他每天都要上朝,無比的勤奮刻苦。
每當聽到群臣拜服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的時候,朱由檢就感覺無比的滿足,當皇帝不就是為了這
個滋味麼。
已經換下天子冕服,穿上明朝皇帝常穿的明黃團龍袍頭戴蟠龍翼善冠的朱由檢看著群臣:「諸位愛卿,可有本奏?「
臣有本奏!」很快就有人出列。
朱由檢問道:「韓愛卿有何本奏?」
韓姓翰林學士說道:「回陛下,新朝伊始,永珍更新陛下當及時開恩科取士,以安天下人心,並彰顯新朝廣納四海,包攬永珍之意。「
朱由檢點了點頭,一個可字還沒說出口,就聽有人出列反駁:「陛下,臣反對。」
朱由檢一看是個新黨官員,立刻皺起眉來:「王愛卿為何反對?」
王姓官員當即義正言辭的說道:」回陛下,科舉不可開!科舉不如國考,八股之害,堪比焚書坑儒,其內容於國無利,對民無利。國考取士,乃是海納百川,大明天下人才但凡一技之長即可為國效力,而科舉之重文章而無實處,取之何用?」
朱由檢看向群臣,他發現朝中大部分人都頻頻點頭,顯然都不支援重開科舉。
然而很快又有臣子站出來反對,言明科舉之利,並聲稱科舉自隋唐以來,乃中原王朝之正統法理,不可隨意取代但新黨的官員也馬上站出來,雙方就是否重開科舉展開了辯論。
張好古面無表情,手捧玉笏彷彿什麼也沒聽見一般。對於朱由檢的這點小心思他很清楚,但朱由檢一登基就這麼迫不及待的想展現自己,也不想想,如今大明天下,有多少官員是科舉上來的,又有多少官員是透過大同書院國考上來的。
天下各省總督,各地知府縣令,還有各鎮都統,無論是地方官府還是軍隊,其中多少國考出身?
他們怎麼可能會允許科舉重開,那不是意味著他們自己的合法性存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