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對十八萬,這樣的戰事歷史上並不是沒有發生過。

例如官渡之戰,例如赤壁之戰,都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拋去赤壁之戰環境因素的影響,官渡之戰中曹操能以三萬戰勝袁紹十幾萬大軍,不僅僅是其謀略起到了作用,更是因為曹操計程車兵素質更優秀,精銳更多。

趙玉琪看著對面那排著參差不齊佇列緩緩前進的幕府軍忍不住搖了搖頭:“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東瀛好學我中國文化,將三國奉為經典,但對其中一些理解卻是鑽牛角尖了。”

副將說道:“東瀛這些人腦子很奇怪,他們一股腦的想著成仁赴死,要麼就是各種奇謀各種險招,似乎很少想過堂堂正正戰勝敵人。”

此時幕府的大軍正成片的前進,人數一上萬便是徹地連天根本看不到盡頭,在江戶與橫濱中間這塊難得的低矮丘陵之間,幕府的十萬大軍鋪開來黑壓壓的彷彿無邊無際,上萬足輕組成的前頭部隊前後交錯著彷彿洶湧的潮水一般湧動。

那千奇百怪的旗幟,那古怪的吼聲,帶著無形的壓力籠罩著明軍。

十萬大軍,這是幕府大將抽調過來的極限,為了抽調如此多的軍隊,他甚至不惜耗費時間讓明軍完成登陸並安營紮寨,這十萬大軍是幕府現在可以調動的全部軍隊,其中近半都是精銳。

這樣的一支軍隊,哪怕是試探攻擊都帶著驚人的氣勢。

可惜,明軍將士們根本不在乎這樣的氣勢壓迫,比起幕府軍來,明軍將士經歷的戰事多了,甚至新軍內部的操演都比這個可怕。

而趙玉琪更是彷彿將十萬幕府軍視作無物一般,三萬明軍擺開陣勢,在充足的彈藥支援下,莫說十萬幕府軍,就是十八萬幕府軍齊至趙玉琪也不會害怕。

這不是倨傲,這是自信,這是來自大明新軍百戰百勝的自信,是來自大明那強大國力所帶來的底氣,是中原王朝屹立東方傲視世界千年所有的底蘊。

“東瀛,小國寡民,天生氣量狹小眼界狹隘,正面擺上上萬人來進行試探,暗地裡在兩側還有迂迴,他們見識太少了。”趙玉琪靜靜的看著幕府軍的表演,幕府軍的一切試探都被趙玉琪看透了。

這不是因為趙玉琪有什麼上帝之眼,而是在天空中,明軍的熱氣球已經就位了。

在空中的全景視野下,戰場上的一切對明軍來說都是清晰可見的。

正面上萬人的試探趙玉琪根本不在乎,他派出迎戰的兵力也不過一個協而已。

十二個營的新軍將士呈前後交錯排列,他們在各營都尉的帶領下列好隊形緩步前進,很快輕型將軍炮開火,大明對敵向來是火炮開路,眼下也不例外。

一塊石頭帶著一根竹筒從高處落下,很快下方等候的人立刻將竹筒帶走交到炮兵陣地上,炮兵都尉抽出竹筒中紙條,上面標註著一連串數字,這對接受了新軍炮兵軍官教學擁有專業炮兵素質的炮兵都尉來說其內容一眼就清晰無誤,那是攻擊座標。

快速讓全營根據座標進行調整後,炮兵都尉揮動了手中的令旗:“開炮!”

這個輕型將軍炮營開火了,近百門輕型將軍炮的怒吼一時間宛如雷震一般在戰場上響起,火光閃爍,硝煙升騰,密集的炮彈精準的從新軍將士頭頂飛過然後覆蓋幕府軍的軍陣。

炮彈在幕府軍的軍陣中犁出一道道血痕,這些實心炮彈翻滾著,躍動著,每一次與幕府軍的接觸都帶起一片斷肢殘骸。

幕府軍那氣勢高昂的前鋒軍立刻被這上百枚炮彈給打掉了士氣,翻滾的炮彈洞穿了這一個個緊密的陣型,雖然在武士們的怒吼和催促下這些足輕還在前進,但恐懼已經開始在他們之中蔓延。

對於明軍炮兵來說,排成密集陣型的幕府軍無疑是非常好打的靶子,不需要那些沉重的大將軍炮,僅僅是實心彈就足以摧毀這些幕府軍的信心。

在火炮的轟鳴之中,那十二個營的新軍將士也已經抵近了自己的攻擊範圍。

都尉們高喊著命令:“立定!瞄準!”

三排新軍將士立刻按照命令停下瞄準,隨著都尉下達射擊的命令,第一排將士快速開火然後後撤緊接著是第二排開火,隨後是第三排開火,這種由大明開國大將西平候沐英研發並傳承至今的三段射擊法,如今依舊非常有效,尤其是新軍將士裝備了最新式的火槍時,這種技術可以讓一個營在短短一分半的時間內完成兩次三段射擊。

日復一日的訓練,加上紙裝定殼彈的研發,讓新軍將士可以在理論上的一分鐘內完成兩次射擊,在如今戰場之上也可以維持在一分半內完成兩次齊射。

六個營完成第一波射擊之後,後方第二批六個營前沿再一次進行射擊,十二個營的新軍將士就這樣以持續不斷的火力投入配合後方的炮火壓制在極短的時間內將幕府軍的前鋒徹底擊潰。

這些幕府軍的足輕也好,弓箭手鐵炮手也好,還沒來得及接觸到明軍,就被火炮洗禮,隨後就是明軍波浪一般的火槍射擊,在噼裡啪啦的火槍聲和閃爍的火焰中,幕府軍的足輕們被密集的彈幕所覆蓋,隨即成片成片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