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4章 大明百官:紅夷人殘暴可恨,南洋自古便是我大明藩國!(第1/3頁)
章節報錯
太深了!
隱藏的太深了!
當今的陛下,不聲不響之間對地方的影響已經如此之深,他可以瞞過任何人調動任何一地的力量,他的意志配合新黨在地方的根基,真正做到了掌控國家,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起碼整個北方,加上江南,東南沿海的港口軍鎮,都被皇帝和新黨牢牢把控著,皇帝和內閣的旨意可以直接越過兵部和東林黨,對地口軍鎮,都被皇帝和新黨牢牢把控著,皇帝和內閣的旨意可以直接越過兵部和東林黨,對地方施以影響,而東林黨卻根本無可奈何!
不過想到這裡,錢謙益忽然警醒:這一戰看似已經收穫不少,但以那位有著偉大目標,意圖成為千古一帝,媲美唐宗宋祖的陛下而言,他的胃口真的就滿足了嗎?
如今在民間聲望那和於少保,和張江陵媲美乃至有所超越的大明第二位名副其實的首輔張好古,他真的就滿足眼下的局面了嗎?
畢竟說起對外開拓,新黨才是真正的主力軍啊!
想到這,錢謙益這原本還有所糾結的心一下子就平穩起來,神態那是四平八穩:「各位莫急,此事還有的迴旋.「
商人們看著錢謙益這突然轉變的態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錢相這是想到什麼了?
一步步科舉走到如今,錢謙益的腦子必然是大明最聰明的那一批,是新黨還是東林舊黨都改變不了這一點。
因為新黨和舊黨說白了還是認可心學理學或者實學的學派歷年和施政思路,能在大明官場這個名利場爬上來的,個個都是人精。
腦子裡過了過思路,將這段時間看的大明報和內參理了理,錢謙益問道:「諸位,你們對南洋,到底有多少了解?
「南洋共有多少國?各國文化如何?是否認我華夏之文明?他們有民幾何?有兵幾何?這些,諸位可曾瞭解過?」
「紅夷人在南洋有多少城池,兵馬,其軍備如何,這些諸位可知曉?」
大明東南沿海的商人們,自永樂年間下西洋,到後續禁海,嘉靖年間放寬禁制,再到隆慶開關,萬曆禁海,一步步走過來,他們走私也好,正大光明通商也好,對南洋總是有著不少的瞭解。
這些瞭解都是他們賴以發家致富維持自身體量的寶貴知識。
眼下錢謙益開問了,他們自然要詳細的對錢謙益解答。
商人們互視幾眼,一人問道:「敢問錢相家中是否有地球儀?」
地球儀這東西元代的西域人紮馬魯丁就為蒙元朝廷鑄造了個原始的描繪地球海陸分佈的地球儀,不過是最原始粗略的版本。
明代自然收藏了這一具,後續明朝對世界諸國的瞭解,永樂年間七下西洋等等也都依託了地球儀讓明朝君臣對世界有了一定認知。
但最好的還得看萬曆年間,利瑪竇為萬曆皇帝制作的地球儀以及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受這些影響,萬曆三十一年,李之藻就製作了大明的第一架地球儀。
而朱由校推行新政以來,張好古為了讓大明君臣和商人百姓對世界有詳細的認知,意識到開海貿易的重要性,也為了後面工業發展時能順利的從世界各地吸血供給大明發展工業,他是透過各種手段來推動地球儀和地圖在大明的流通。
像坤輿萬國全圖這樣的大製作,民間自然不可能有,但地球儀啊,一些簡略地圖啊,民間計程車紳豪族,富商學子可是有不少,畢竟朝廷眼下選官可考這些呢。
而身為大明的內閣閣老,錢謙益自然也有一具地球儀。
命人取來地球儀後,一個商人起身來到錢謙益身前為其講解南洋諸國的文化,民族,軍民等種種情況。
當錢謙益聽到
南洋有大片良田可一年三熟,有很多金銀礦產和諸多種植園後,錢謙益更加確信,朝廷絕對會對南洋動手!
這些訊息,商人都能探聽到,沒道理錦衣衛不知道。
錦衣衛,身為大明皇帝最名正言順所掌握的兵馬,其探子遍及大明各地,不提京師百官,各地督撫的身邊,就是蒙古、遼東、東南亞諸國都有大明錦衣衛的身影。
萬曆年間,無論是倭寇入侵朝鮮,還是西北動亂,西南生事,錦衣衛都是第一個知道的,例如豐臣秀吉入侵朝鮮,企圖以此作為跳板進攻大明本土一樣,朝鮮君臣都不知道這事的時候,錦衣衛就已經得到訊息告知萬曆皇帝了。
而錦衣衛的發展情況,與皇帝本身也有著緊密關係,當一個皇帝能真正執掌乾坤時,那憑藉皇帝的權勢,錦衣衛就如同洪武、永樂那般遍及大明認知的各地,而一個皇帝被文官架空時,那錦衣衛自然就是內閣手裡的刀了。
朱由校自然是一個真正擁有權勢的皇帝,甚至在華夏曆朝歷代裡都是排的上號的真正至尊,他有著足夠的權勢和金錢,因此錦衣衛和東廠也得以大力發展,廣招人手發展下線。
錢謙益有理由相信,東南各國的情況,錦衣衛知道的絕對不少。
那麼一個知道了東南諸國擁有豐饒的土地,富裕的資源,大批礦產的擁有實權且具備野心的皇帝,他會放過東南亞這塊蛋糕嗎?
打定了注意,錢謙益笑道:「這些事,光老夫知道,可不夠。
一個富商問道:「那錢相,您的意思是這些要讓陛下知道?」
錢謙益瞥了這個富商一眼,這個富商腦子怕不是有什麼問題,你我今天聚會說了多少話,喝的什麼茶,甚至你穿的什麼衣服,來時坐的什麼馬車錦衣衛都能給你摸得清清楚楚,這些東西還需要讓陛下知道?
「咳咳,這些東西,不是要讓陛下知道,是要讓天下百姓知道,讓其他商人們知道。「錢謙益緩緩說出了自己的要求。
商人們這下犯難了。
大家是東南沿海的商人,家家都有著聯絡,一直做的就是海外生意,這讓百姓知道倒是沒什麼,股價到時候還能再漲,但要是讓北方那些士紳商賈知道了,這豈不是要和大家搶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