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通車!

隨著孫奇逢話音落下,火車頭上響起尖銳刺耳的汽笛聲。

一剷剷煤炭送入鍋爐,燒的通紅正旺的鍋爐代表著這輛鋼鐵鑄就的怪物即將發動。

喀嚓,喀嚓,喀嚓...

火車頭下的動力機輪轉動,一隻只車輪在馳道的鐵軌之上向前行駛,帶動著這足足一丈高下的龐然大物前進。

單單一個車頭,便是七米多長三米多高,加上後面那一節節車廂,連起來宛如俯臥在地上的巨龍一般。

眼下,巨龍動起來了,在汽笛聲中,一隻只車輪開始鐵軌上滾動,帶動著這個龐然大物向前行駛。

一開始火車的速度並不快,但隨後火車開始不斷提速,速度愈來愈快直至與一側的馬匹齊速,隨後火車保持這個速度開始勻速前進。

當整輛火車動起來時,圍觀的京師百姓,官吏商人,番邦使節和遊客們忍不住發出嘰嘰喳喳的驚呼聲,他們不可置信的望著這輛鋼鐵鑄就的龐然大物在馳道上行進,這完全超乎了人們的認知。

「乖乖!這麼大的東西,跑得和馬一樣快,真是不可思議!」

「這個什麼火車,是全鐵打造的啊,從頭到尾這得用了多少鐵錠,花了多少錢?朝廷可真有錢啊!」

「誰說不是呢,這一條三百里的馳道,花費就是百萬兩的銀子,這要是繼續修下去,朝廷沒錢不會向民間攤派吧」

「自當今聖上登基,張相爺輔政以來,哪裡需要什麼攤派?而且修這條馳道的銀子都是商人們主動出的,這馳道,能賺大錢啊!」

「誰說不是呢,這一條馳道就引來了七百多萬兩銀子,能修七八條馳道呢!」

「你們看這火車,一節節車箱一丈高下三丈長短,能裝多少貨啊,這要是日夜不息的跑起來,不比周王的物流要強多了!「

「這話倒是在理,這貨物出售啊,一個看時辰,一個看訊息,有了這馳道和火車,能把一些緊俏貨物送到其他地方去買,這是多少的利潤啊。」

「看著吧,朝廷絕對要繼續修下去的,這馳道這麼賺錢,朝廷怎麼可能不修。」

百姓們議論紛紛,而有識之士則在想其他方面,他們看馳道可不是僅僅看賺不賺錢這麼簡單。

至於商人們。一個個在驚歎於火車的神奇之餘,已經開始盯著那一節節車廂開始盤算起運載能力了。

這火車帶著十幾節車廂,從頭到尾上百米,這每節車廂八米長,兩米多高,能裝載多少貨物啊?

再看看這火車的速度,雖然是與馬匹持平,但這可不是那些拖著沉重貨物的馱馬,而是僅僅馱著一個人的駿馬,能與馬匹持平就足以說明這火車時速極快了。

尤其是當火車勻速行駛時,商人們更是意識到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地方∶火車不需要休息,除非到站否則不會減速,而馬匹需要休息恢復體力,但以此看,火車可不眠不休的日夜疾馳,這是馬匹完全無法做到的事情。

時速和馬匹一樣不算什麼,但能保持這個速度勻速前進不眠不休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不僅僅商人們在感慨計算,官吏,番邦使節都意識到了火車的重要性。

但凡能當官的,無論是在大明還是在朝鮮,東籲、大城這些東南亞藩國,或者西域諸國,印度諸邦,能當官就代表你有一定的眼界見識和一定的學識素養。

或許受眼界所限或當前時代所限無法去判斷什麼超前的東西,但當一樣東西擺在這裡時,這些當今時代絕對的精英立刻就能判斷出其重要性。

勻速行駛,不眠不休的火車,可以透過馳道行駛在大明的東西南北各個要地,甚至可以透過馳道鋪設抵達草原,朝鮮,交祉

等地,一旦這些地方發生問題,大明的軍隊就能全副武裝帶著足夠的輜重在最短的時間內抵達這些熱點地區並維持大明的權利。

不需要軍隊長途奔襲,不需要輕車簡從,擁有足夠運力的火車就能為大軍提供足夠的後勤,這是大明穩定地方,鎮壓邊疆的利器,是始皇帝時期秦馳道在當今的翻版體現。

朱由校看著馳道上疾馳的火車也是帶著滿意的笑容,為了這火車和馳道,他花費的精力不知多少,單單一個火車的動力系統,他就和工科院那些大明最出色的匠人,學士們研究了數年,每年大筆大筆銀子扔進去,完全是用錢砸出了如今的火車。

值得嗎?

當然值得!

在朱由校看來這是再划算不過的買賣了,花點錢就能得到鎮國利器,可以維持大明江山穩固乃至開疆拓土,還有比這個更划算的事嗎?

「這馳道,今年要繼續修下去,多修,多建,朕不怕花錢,讓馳道衙門去各地實地考察計算,朕要看著這馳道鋪滿大明的大江南北。」朱由校說道。

一旁的黃立極撫須笑道「有此馳道,大明江山足可千秋萬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