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曆10月,雨木城(查克特馬爾)。

年近五旬、頭髮已經有些灰白的城邦真人,亞巴爾·坎(a kaan),佇立在神廟高處,凝視著雨木海灣,以欣慰的目光,歡迎著正向海岸靠近的商船隊伍。

這片雨木海灣是一片相當內收的海灣,其東部有一條長長的障壁島從北面的陸地一直向南延伸了足足有十六路卜(ub)之遠,因而出入這片海灣,或是要經過海灣南面的口子,又或是透過障壁島中段的什卡拉克(xcak)斷口。

這道長長的障壁半島宛若天賜,作為一道天然的柵牆,將所有可能的狂風駭浪擋在外頭,使雨木海灣在絕大多數日子裡相當平靜——除了颶風吹襲而來的日子。

亞巴爾聽說那個瑪雅半島的至高領主蕭爾·科科姆發明了一套新的計量單位,取代了瑪雅人傳統使用的單位,亞巴爾覺得很是可笑。

納卜(naab,約20公分)、撒卜(saab,約65公分)、路卜(ub,約4公里),這些是瑪雅人傳承多年的計量單位,由諸神啟示予先祖,再由先祖一代代傳承至今,使用多年,未有問題。

更不必說瑪雅許多聰慧賢明的祭司與工匠利用這些計量單位,精妙地建造神廟、天文臺、壁環球場等建築,使其長、寬、高、角度與日月星象、季節變遷完美契合,充分說明了這些瑪雅傳統來自於自然,來自於上神等智慧神明。

而那蕭爾卻憑藉自己的威權,使用自己發明的所謂公分、公尺、公里,並影響至瑪雅帝國的不少重要人士,想必不久之後,必會造成混亂。

亞巴爾慶幸著雨木城依然保持著獨立,三年多前他從瑪雅潘聯盟脫離並自立真人,劃地建邦,可謂明智。

眼前的獨木舟船隊逐漸靠岸,一片柔軟的白沙將歡迎著這隊商船,而亞巴爾手下的書臣也將率人前去收取路費,並引導他們到城內住宿或做買賣。

每一筆過路費並不多,可以使用可可豆支付,也可以使用等價的實物支付,對於大多數出海掙錢的商船隊來說,都是輕易承擔得起的。

雨木城有著上天眷顧的絕佳位置,來往商旅絡繹不絕,每筆路費積少成多,這三年多來已經為坎家族積累了龐大的財富。

由於許多商團選擇使用實物支付,雨木城掌握了不少奇珍異寶,若是坎家族無意收藏使用,賣給別的商團,則又能賺上一筆。

這便不難解釋為什麼他們這個古老而光榮的家族能夠在此過上錦衣玉食的奢靡生活。

坎家族的古老傳承,向來是亞巴爾親族以及雨木城的驕傲。

根據傳說,坎家族早在許多年以前,就曾在內陸建立過多座城邦,其中一座正是以“蛇”(kaan)為名,發音為“坎”,傳說認為,這座“蛇城”在當時乃是整個瑪雅半島的不二霸主。

只是後來,蛇城歷經衰敗,托爾特克人東征,瑪雅潘聯盟建立,坎家族只好以雨木城領主的地位加入了聯盟,但長期保持著高度的自治。

前些年,科科姆家族的家主、時任瑪雅潘聯盟盟主伊坦·坎布林竟意欲加強對地方的管控,這令坎家族相當厭惡,瑪雅潘事變發生以後,坎家便索性自立真人。

唯一讓坎家族頭疼的事,便是北方不遠處那座鹽湖湖畔的圍蘆城(巴卡拉爾)處處與自己作對,兩座城邦時有摩擦,從平幡城(瑪雅潘)以及更西邊來的納瓦商諜到來以後,雙方乾脆聘用這些商諜監視對方,以防暗算。

誰知間諜戰不斷升級,收買、商戰、暗殺,層出不窮。而雨木城佔據著如此重要的位置,以至於被多方勢力滲透,成為了間諜們施展才能的樂園。

亞巴爾並非不知道城內的形勢,但人多嘴雜、間諜眾多,卻給作為統治家的坎家帶來了意外的好處——各方間諜時不時透露出情報,使自己不用費力派商諜去遠方挖掘。

利用這些情報與自己的間諜隊伍的暗中活動,雨木城可以不斷調整政策與對策,既鞏固自身,又能收穫更大的利益。

但隨著瑪雅半島的形勢變得明朗,一個統一的帝國得以建立,這一年來坎家也漸漸坐不住了。

尤其是那個年輕而狂妄的至高領主蕭爾·科科姆竟放話以統一瑪雅為目標,這意味著雨木城乃至於整個東海岸地區,都將會被此小兒盯上。

而要確保雨木城維持獨立、不被侵略,難度已經陡然增大。

去年科科姆與休的驚天大戰當中,據說雙方作戰兵力各在四萬以上,這個規模甚至比雨木城的總人口還要多得多,這讓亞巴爾實在難以想象一旦瑪雅帝國的大軍南下會是怎樣的情景。

恐怕那將如一場洪流,一場颶風,甚至是一場海嘯。

向蕭爾投降的想法逐漸蔓延,坎家的親人時不時便會討論起這一問題,這讓亞巴爾愈發焦慮。

直至三四個月前一位伊察人間諜進入王宮,與他暢談一番,才使他終於有了一些抵抗蕭爾的信心——

對方聲稱,佩滕伊察的阿金朔克陛下已經意識到賊人蕭爾對於整個瑪雅地區的巨大威脅,有意與雨木城結為同盟,共同對抗蕭爾可能發動的侵略。

旱季到來之後,一旦北方發兵南下,巨島城(諾赫佩滕)將會立即派出遠征軍前來協助防禦,其中還會有經驗豐富的將領為雨木城提供軍事建議,幫助雨木城建立防禦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