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點兵出征(第1/2頁)
章節報錯
聽完鄭襲的分析,張煌言也覺得不無道理,再看著鄭襲臉上堅毅的表情,張煌言和陳永華便批准了這個計劃,道:“好,我們給你配足戰船和人手,望五公子可以旗開得勝,為大明再立大功。”
鄭襲向眾人抱了一拳,慨然道:“末將領命!”
事不宜遲,辭別了陳永華和張煌言之後,鄭襲準備了一番就帶著自己的一千多士兵出發了。
鄭家是以海軍起家的,因此最不缺的就是戰船,此時鄭家的造船技術還沒有脫離這個時代,主要是以明朝的技術為主。
鄭襲的座船是一艘福船,福船最大的特點就是高大入城,火力兇猛,配有大發貢1門,放在船頭當主炮用,大佛郎機6座,分佈在船體的兩側,碗口銃3個、噴筒60個,以及鳥銃10杆,弓箭、火藥、勾鐮等若干。
船上配備軍官65人,每10人編為一甲,設甲長1人,其中,甲長專門負責大佛郎機炮。
此次出兵,鄭襲一共帶了十艘福船。
福船雖然高大堅固,但是也不是沒有缺點,它最大的缺點就是笨重,缺乏靈活性。
因此,在古代的水戰中,還會為福船配備一個幫手,就是類似於快艇一類的東西。
這個幫手在明朝後期叫做蜈蚣船,是一種槳帆船,顧名思義就是既可以用槳,也可以用帆的船。
蜈蚣船是明朝嘉靖年間,朝廷仿製葡萄牙的戰船,算得上是最早的師夷長技以制夷。
蜈蚣船之所以叫蜈蚣船,那就是因為它形似蜈蚣,一共有四十多個大槳,可以讓二百人划船,若是全速前進起來,完全可以行駛如飛。
而且,蜈蚣船的火力也很猛,船的兩側一共有三十四門大炮,一旦打起來,完全可以做到但如雨下,實在是海戰之中,殺人劫財必備利器。
蜈蚣船鄭襲一共有20艘,而且水手也是僱滿的,一共多達四千人。
只不過,這四千人基本上沒有什麼戰鬥力,他們沒有武器,也沒有盔甲,工作只是划船,真要是打起來,基本上也就只能任人宰割。
所以說,鄭襲現在雖然名為千戶,手裡有一千一百名士兵,但是若是加上水手的話,那他現在就管著五千多人,比一個指揮使都要多。
史料上記載鄭芝龍擁兵二十多萬,最後還是選擇剃髮降清,無一不對其口誅筆伐,罵他軟骨頭。
可是,人們不知道的是,鄭芝龍的手下基本上是海軍,人員比例跟此時的鄭襲差不多,水手估計佔了至少百分之八十。
剩下的能打仗的才有多少?
他要是真有二十多萬大軍還用得著投降清朝?
清軍入關時舉全國之力才湊了十四萬人,這還包括投降過去的漢奸部隊。
李自成的主力也不過二十萬,朱元璋北伐時也不過出兵二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