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知道,五叔這些年以來,對醫道一途一直十分上心,不僅廣納名醫,還會同他們一起,整理編撰醫學古籍、古今醫方和各類藥材功效作用。”

“朕知天下百姓疾苦,餓死者多,凍死者多,病死者也多,醫道一途乃是民生大計之一。”

“所以,朕想建立一個醫療院,全面普及大明百姓的醫療意識,將大明皇朝整體醫療水平提升上去。”

“思來想去,由五叔擔任醫療院院長,是最合適的。”

“這才宣召五叔進京。”

朱允熥知道,朱橚現在估計慌得一批,乾脆也就不多說其他的,而是直接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至於給朱橚建立認同感、自我榮譽感、自我價值實現感什麼的,只能往後稍一稍了。

否則讓他這麼虛空索敵下去。

還不得先把自己給嚇死。

見朱允熥姿態神情之中的確沒有半點作偽之態,朱橚心中一根弦這才稍微鬆了鬆。

不過也還是有些半信半疑:“醫療院?院長?”

朱允熥點了點頭。

“譬如五叔編撰整理出來的醫方、藥材資料,若是能夠全國推廣普及,一些醫療學識匱乏之地的百姓,是否就有機會靠這些醫方免於一死?”

“當然,這只是醫療院的職能之一。”

“朕還需要醫療院研究建立一套從病前預防,到疾病處理,到病後善後的完善防護體系,並推廣開來……”

朱允熥和朱橚大致說了一下自己的構想。

古代的醫療條件、意識差,可不是說說而已,畢竟這個年代連病毒、細菌的概念都還完全沒有,自然不可能和現代一樣,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

別說這個時代。

就是到了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大部分人都不大有這種衛生防護的意識。

直到國家透過各種宣傳、出臺各種政策,譬如對病毒細菌的消殺,慢慢改變農村使用旱廁等措施……這種防護體系才慢慢建立起來的。

再加上醫療水平的提升。

這才有了現代人均壽命接近八十歲的結果。

當然。

關於醫療院的構想,他只提了一部分,醫療院真正的重頭戲,是對細菌、病菌,後世那些青黴素等抗生素的研究。

但是現在條件還不夠。

至少先得把顯微鏡搗鼓出來才行。

不然跟他們說什麼世界上存在肉眼完全不可見的微生物這種事情,誰能信?誰能理解?

不過。

聽到朱允熥有條有理、有計劃地說出“醫療院”的構想。

朱橚也算是長舒了一口氣。

一顆心稍稍放了下來。

「看來真的是我多想了,本王研究醫方藥材的想法,竟然和他不謀而合,那所謂的“防護體系”,雖然令人半懂半不懂的,但似乎也很有道理……」

想到這裡。

住宿忍不住下意識地端詳了一眼龍書案後的侄兒——淡然從容,清亮的目光之中帶著銳利和堅毅,此時提起“醫療院”,神色之中帶著認真和鄭重之意。

如果這副模樣是作偽的。

那隻能說自己這個十四五歲的侄兒太能演了。

再加上朱允熥之前還直截了當地就和他攤牌講明白:不是陰謀,不是忌憚,不是要拿他開刀——十分的坦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