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中計了(第1/3頁)
章節報錯
小校或許是看出了李豐的疑惑,於是將前方戰報詳細訴說了一遍,首先是臨賀郡,攻打臨賀的是平西將軍關索,與武威中郎將陳信,他們率領五萬步騎,其中兩萬騎兵, 三萬步兵。
因為臨賀郡與大漢的蒼梧郡毗鄰,大戰剛剛一發起,關索親率兩萬騎兵只用了一日,就殺到了臨賀城下。
面對如狼似虎的漢軍騎兵,臨賀郡太守聶友不敢力戰,只得緊閉城門,想著閉城堅守以待援軍,但是第二日陳信又率領三萬漢軍步兵殺到,不到兩萬守軍的臨賀城, 僅僅一個上午就宣告破城失守。
因為漢軍此番攜帶了炸藥包,這是天子劉禪在西域屢試不爽的攻城利器,攻打城池,不用再向以往那樣,依靠士兵的衝鋒,然後借住雲梯攀爬城頭,如此不但傷亡很大,而且攻城也非常消耗時間。
炸藥包——
用三弓床弩將這些炸藥包全部射向城門,然後一陣劇烈的爆炸聲之後,即便是西域那些巨大堅固的石門,都能夠炸成粉碎,更別說東吳很多城池,還是用的木製大門。
城門被炸開,關索的騎兵就派上了用場,只需一個衝鋒,兩萬騎兵的前頭部隊,就已經衝入城內。
面對不斷湧入的漢軍,原本還想抵抗的吳軍, 經歷那一番劇烈爆炸之後,他們那還有抵抗之力,早都被爆炸聲嚇破了膽,很快臨賀城的吳軍,就向漢軍投降。
至於丞相諸葛亮,他本就是率領的漢軍主力,十萬大軍直奔零陵殺來,沿途縣城那敢抵抗,幾乎沒有發生過戰爭,諸葛丞相就已經連下兩座縣城,大軍直奔零陵城殺去。
倒是從交州出發的鎮東將軍馬岱,他這五萬步騎,其中三萬人是騎兵,只有兩萬人為步兵。
馬岱的戰法更加簡單,騎兵快速透過,直奔建安郡,兩萬步兵則是沿途征服地方小縣。
經過三日的急行軍, 馬岱已經兵臨建安郡。
聽著小校的彙報,李豐都不用想, 馬岱很快就能攻破建安郡。
因為炸藥包的威力, 實在太強悍了。
其實在李豐的戰船上,也備著八佰多個炸藥包,這是開戰之前,朝廷給四路大軍配備的,炸藥包為五斤重一個,四四方方的用麻布包裹,上面有一根引線,可以直接堆放,也可以用三弓床弩投射。
投射的時候,只需先點燃引線,然後發射出去,即可在落地時發射爆炸,出征之前,李豐曾經測試過。
只是,想著最後的大決戰是武昌城。
所以在夷陵對陣呂據時,李豐並未將炸藥包用上,畢竟數量只有八百多個,這要是在武昌之前,就將他們全部用完了,到了武昌又該拿什麼去攻擊。
畢竟他這一路是水軍,更適合在水上作戰。
只是——
李豐的目標,是搶在其餘三路大軍之前,攻到武昌城下,要是能在三路大軍趕到之前,直接攻佔武昌城,甚至生擒東吳皇帝孫權,那這一次伐吳之戰的頭功,將屬於他李豐。
只是這一刻,他有些後悔。
為了節省炸藥包,他採用了最為傳統的戰鬥方式,想用最簡單的方式,擊敗吳軍。
“子元!”
李豐等到小校退出大帳之後,喃喃的道:“此戰我軍能否速勝,就看子元了。”
......
次日中午。
夷陵江面上停泊著近百艘戰船,李豐立於中軍帥船之上,他沒有像往日那樣,一早就派出一些戰船去攻擊吳軍。
今天他將近百艘戰船,整齊的擺在江面之上。
吳軍看到漢軍戰船已經列陣,以為今天的戰鬥馬上又要開始,但是漢軍戰船卻停在江面上紋絲不動。
幹什麼?
戰又不戰,退又不退?
大漢水軍,到底要幹嘛?
嚴陣以待的吳軍有些無語,當然經過這幾日的廝殺,他們也習慣了兩方主將的套路,就是在那狹窄的江面上,然後雙方進行一番互射,燒掉對方一兩艘戰船。
至於漢軍更為密集的箭雨,他們現在已經有了應對的辦法,只要一開戰,他們就依靠盾牌防護,危險係數會低很多。
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