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馬晟送來幾十車硝石,可以讓劉禪提煉更多的硝石,替未來的批次生產黑火藥,提前備貨而讓天子劉禪高興的話。

那這一萬多匹戰馬。

劉禪會更加高興。

原因很簡單。

雖然現在已經研製出黑火藥,但是想要真正將黑火藥,用於戰爭當中,目前劉禪還沒有這個想法,或許這只是留在最後可以作為殺手鐧而已。

同時,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想要將黑火藥用於未來戰爭,還需要解決很多問題,比如鑄造冶煉技術,因為想要讓黑火藥在戰場上發威,就需要鑄造可以用於發射炮彈的大炮。

就三國這個時代的鑄造技術,想要鑄造一門可用的大炮,除了技藝難關問題,還有成本消耗也實在是太高了,目前的大漢,想要製作大炮之類的,暫時還是水中撈月,鏡中之花。

但是馬匹就不同了。

有了馬匹,立即馬上就可以將其派上用場,大漢一直以來也極為缺乏實力強悍的鐵騎部隊。

現在涼州與河套這一萬多匹戰馬,這可就幫了劉禪一個大忙。

等諸葛亮奏報結束之後,劉禪當著眾臣的面,把馬晟的五千匹涼州駿馬要了過來,同時又欽點了幾名大臣聽他指揮。

皇帝劉禪喜歡戰馬。

統管大漢軍事的丞相諸葛亮,他自然也非常喜歡戰馬。

可是——

皇帝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要求將徵用馬晟進貢的五千匹戰馬,諸葛亮能當眾駁了皇帝的面子嗎?

他很想拒絕。

只是他不能。

因為無論怎麼說,劉禪還是大漢的天子。

而他,即使功勞再大,也只是大漢王朝的丞相。

丞相拒絕天子,這與造反有何區別呢?

沒辦法,諸葛亮也只得忍痛割愛。

將五千匹涼州戰馬,劃歸天子劉禪排程。

諸葛亮妥協。

除了他需要遵守君臣之義,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需要給滿朝文武做一個榜樣,即使他手握大漢全國兵權,但是一旦天子下令,他也會無條件的遵守。

諸葛亮都能如此。

其他人,焉敢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