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大漢提速從朕開始(第1/3頁)
章節報錯
徐庶今日上奏,除了還要繼續新增兩名妃嬪之外,另外一件事就是新增官員的事情,按照兩漢時期的規則,朝廷選用官員,是依靠察舉制。
所謂察舉制,就是透過舉薦向朝廷推薦人才。
當然並非只要有人舉薦,你就能馬上走馬上任去做官。
漢武帝時,察舉是走上仕途的主要通道,透過舉薦,然後再透過朝廷的考核就可以獲得朝廷的任免,去做官。
不過兩漢時期,察舉制是有人數限制的。
到了東漢和帝時,舉孝廉為了公平起見,各郡人口每滿二十萬,可舉孝廉一人,人口滿四十萬,可舉孝廉倆人,以此類推。
當然也有對於邊郡或者少數民族地區,有寬優政策,如滿十萬人口舉孝廉一人、不滿十萬人口,兩年舉薦一人,五萬人口以下的郡國,三年可舉一人。
這個政策,一直延續到劉禪所在的大漢。
如今大漢初得關中,急需補充一些官員,所以這徐庶剛上任不久,就開始琢磨這事兒,今兒的第二件事,就是舉孝廉選官。
“徐愛卿!”劉禪將奏摺放於御案之上,故作疑惑的問道:“透過察舉選錄官員的方式,真的合理乎?”
???
徐庶聞言一愣,察舉制已經施行四百餘年,無論是西漢還是東漢,選擇官員都是透過這種方法。
陛下怎會問是否合理?
“陛下!”
徐庶正想說話,可是劉禪卻搖了搖頭:“朕以為這察舉制,並不能察舉到天下賢士,只能是一部分人的特權,這並不合理。”
“普通百姓當中,難道就沒有有能力之人?”劉禪故意問道:“他們又由何人去察舉他們呢?”
“陛下!”徐庶若有所思後,道:“察舉制,已施行四百餘年。”
“嗯,朕知道。”劉禪笑道:“愛卿可知,時代在變,有些制度也不能停滯不前,停滯不前,就會使人落後。”
徐庶頓時愣住。
陛下說的是什麼話。
微臣怎麼有些聽不懂。
徐庶的疑惑,劉禪知道他應該是沒有聽懂,畢竟這是後世的話術,於是笑著又道:“徐愛卿,朕有一法,可使天下有才之人,盡歸朝廷所用。”
“哦???”
“但請陛下明言。”
徐庶有些驚訝,讓天下有才之人,盡歸朝廷所用。
如果真有這樣的好辦法,對於眼下的大漢,自然是極好的事情。
“科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