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到他的話後,放下酒杯。“所以你是知情者……”

沒等我提問,Navi歪了頭,回答的非常迅速。“當然,畢竟我就是你要找的組織中人。”

沒在意這句話對我的衝擊有多麼大,Navi繼續說道:“我知道你在想什麼。你在懷疑我是替青承擔她的責任?有那個必要嗎?就算爆炸真的和她有關,就算她還在為組織效力……任何人都有資格責備她,唯獨你沒有資格。”

這時一個外賣小哥走了進來打斷了Navi對我的責備。

我:“……”突然Navi對我的詭異的態度有了解釋。

Navi隨手簽下了外賣,然後將外賣遞給同行的僧侶。“也不怕告訴你,前首領,這次爆炸只是個開始。你要做首領呢,還是要做叛徒全部取決與你。不過,如果你是真的什麼都不記得……”

“我也不好和一個病人計較。”Navi停頓了一下。“看在我們是朋友的份上奉勸你一句,別多管閒事。”

我沉默了。

我對上Navi的視線,Navi笑容更燦爛了,眸子清澈,彷彿完全不知道自己剛剛說了什麼。看來他的確是來挑釁的。

我能感覺到到他在激我繼續去調查這件事情。

如果他真的不想我去管這件事,他就不會怎麼說。

他不知道有些事情,越被禁止越吸引人。

越是不讓知道的東西,人越想知道。越是不能接觸的東西,人越想接觸。越是得不到的東西,人越想得到。

越禁止反而越激發慾望。心理上學上被稱為禁果效應。

我微微抿著唇。

他知道,我知道,他知道我知道,但這些資訊並沒有被公開說明,也沒有必要公開說明。

這件事本身對我就有不小但吸引力。就算事情本身沒有特別吸引人的地方,正因為說是被禁止的反而讓人變得更想去觸碰這個事情,甚至會因為觸碰這個事情產生一種隱秘的快感。

其實這也是可以解釋的。禁果效應可以被好奇心、稀缺原理、逆反心理所解釋。

首先是好奇心,人類天生就對自己不瞭解的事情產生好奇心。這種好奇心會促使人們去探索並發現新事物。而我天生就是一個好奇心旺盛的人。

有時候人們靜止的機制反而成了激起別人探索慾望的存在。好奇心被認為是人類減少不確定性的動機。如果事情的結果能夠確定以及預判,那禁果效應的發生才會大大減弱。

可問題是,現在我根本無法預判會發生什麼,反而讓我更加好奇。好奇Navi到底希不希望我摻合這件事。

他們為什麼這麼努力的去禁止這件事情。他希望我去繼續調查,很明顯這裡有個陷阱。如果他什麼都不說,那我一定會如他所願繼續查下去。那他何苦來說這麼一番話?如果他不想我摻合,那他更沒必要以這種方式和我交談。

他圖什麼?陷阱有是什麼?真是讓人好奇。

第二點,稀缺原理。被禁止的是往往讓人感覺有種隱藏價值存在。因為隱藏就可能表示此資訊或事物有其重要或稀缺性。

人們總是想得到稀有東西,因為比起得到,人們更害怕失去。所以,即使存在潛在的危險性,人們在心理上也會把其危險性降低,做出難以理解的衝動行為。所以,當人像你禁止一樣事物,就像是對你隱藏一個寶貝。當有人說這件事情你不能知道,就像是在說這個稀有的寶物你不能得到一樣。

可是,稀有事物在眼前,哪有讓它飛走之說?

人類心理會自動調節其真實的危險性,讓自己的冒險顯得更加合理。

稀缺的東西之所以吸引,除了免去失去的焦慮感。同時,得到稀缺的東西也表示得到地位的提升是一種潛在的虛榮心。

我擁有了別人沒有的東西,表示我比較高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