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開始 11月15日2021年(第1/2頁)
章節報錯
有些人明明心裡清的跟明鏡似的,卻願意沉迷於假象之中。有些人卻為了規避虛幻飄渺,渴望真實,而願為九死一生的局孤擲一注。有的人喜歡未雨綢繆,韜光養晦,以期在風險來臨前做好準備,少走一些彎路,避免對現實沒有可取之處的莽撞行為。但也有人就喜歡無拘無束,做這個年齡該乾的事。比起坐以待斃,沒發生的事有什麼好懼怕的?
我們無法說哪種做法、哪種價值觀是正確的,只能說更敬佩哪種價值觀。有些時候,那些比生命,比現實價值更重要的東西,往往更值得我們敬佩。
我用茶夾將茶渣自茶壺夾出,側置茶杯於茶船中旋轉,蒸汽攜帶著茶香裊裊上升。
我和它陷入了僵持,目測在達成相對的共識前,它不會允許我離開信子奶奶的店鋪。
我不知道哪場宴會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但一定發生了什麼讓它覺得一切脫離了它劇本,且必須進行干預的事。
青頂須用山水來泡,浸泡功夫卻是最為講究,講究沖和,靜照。茶葉在清澈碧綠的液體中舒展,旋轉,徐徐下沉。
我淡笑著遞給它一杯茶。
看它慵懶的倒在椅背上,沒了初見時唯萬籟皆寂靜,空天下於塵埃的氣質。也不知道哪場宴會是禍是福,我似乎變得有點像它,而它也變得有點像我了。當然只是有點。
我承認之前一直認為一切都是幻想。我根本不存於真實世界中,因此覺得人生沒有意義。
這世上沒有什麼絕對的對,也沒有什麼絕對的錯,一切都是幻想,所以美麗新世界的作者赫胥黎認為真理只存在於人的頭腦中。那最美好的生活就是生活在幻覺中。
當我提出這個觀點時,它眼底閃過一次後怕還有震驚。
我想它發現了它時時刻刻都在影響我,而我早就成了它的一部分。我們開始融為一體了,或者說本就是一體的。
或許這是它最初希望的,但絕不是在我脫離它預設後,它期盼的。
可是現在我好像也沒有辦法證明這場虛無,擺脫這種虛無。羅曼羅蘭提說過:“這世界上只有一種存在主義,就是深刻地認識到人生的虛無以後,仍拼盡全力地試圖追逐意義。”
聽起來正式我現在需要的,但是這句話在邏輯上其實是錯誤的。既然沒有意義,為什麼還要追求意義呢?從邏輯上來說,人生不可能沒有意義,因為當你認為沒有意義的時候,一定有一個與之相對應的意義這個概念。
當我們不斷的懷疑和解構人生的意義,但是這個懷疑和結構本身是不是也要被懷疑和結構呢?
捫心自問我真正想要什麼?我不確定。我想去追求意義本身,但為什麼要求一個意義?或許答案很簡單……那會讓我快樂。
那我和它是否達成了共識?我們都希望自己快樂。
不過我認為快樂是不能走捷徑的。所有的快樂都對應艱辛和努力,這世間的一切都是透過對比而存在,不然你又怎麼能透過對比體驗到快樂呢?
快樂是責任的副產品,脫離責任去追求快樂,最後得到的一定會是痛苦。
它攥緊了手指,微微吐出一口濁氣。它認為我錯了,我們的目標其實不是快樂,而是安全感。為了飄渺的安全感可以犧牲自身的幸福。
看著它在壓制自己的情緒,我心頭湧起一股興奮感。雖然這是虛假的,但是有那麼一刻,我感覺我彷彿擺脫了某種控制,像一個提線木偶剪斷了它背後的繩。哪怕只是暫時的,哪怕其實什麼都沒有改變,那一刻的興奮是真實的!
我覺得暴君這個比喻太形象了。看似什麼都不在意,彷彿不是塵世中人,不過是因為掌握了一切。能預算到一切,知道對方必定會做出自己理想中的那個選擇,為什麼還要擔憂?
當一切順利時,大概會一直風平浪靜的,可是一旦世態脫離了它設定的劇本,就會想將一切牢牢的抓在手中,控制在手中,而其根本原因是因為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感到安全,以及未來,可以不用那麼努力只為活著,為了不再焦慮,為了不再恐懼。
不過……這都是未來。
瞧瞧它現在做的事情—透支現在來換取未來,從而擁有當下的安全感。為這種飄渺心安,折磨自己,折磨他人,還敢嘲諷我的博弈論學得不好?!
突然間發現,剖析它,而不是單獨的只剖析自我,將它與我看成一個整體,來互相剖析,他在我心中幾乎不可戰勝,如同神明般的形象似乎崩塌了。
這真是一件讓人快樂的事情,果然人性就是喜歡盲目造神,然後看著神墜落。
真是惡趣味。
不過,不可否認這真是讓人興奮—一個各個方面都比你強的人,突然有一點沒你好,這是多麼令人快樂的事情!
可是,同樣真是令人擔憂,像它這樣的人擁有這麼多技能,那麼聰明的人為什麼會缺乏安全感呢?
我想起腦中閃過的那幾個碎片記憶,是過去嗎?
如果我就是它,那我此刻的感覺是否和它當時的感覺差不多呢?是什麼可以讓一個在我眼中擁有一切的人覺得自己一無所有?發生了什麼?發生了什麼讓它也覺得一切都可以被隨時剝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