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開始 11月23日2021年上午(第1/2頁)
章節報錯
最後由於一時沒有辦法立刻整理出一套有邏輯的說辭反駁它的我,在收到了明奈的解封要求後,被它慢條斯理的拎起我命運的後脖頸,不緊不慢的踏上去往“斷頭飯”的路上。
直到我同意後,思林才將吃飯地點發給我。
也不知道這思林是有多閒,我說可以吃飯他就有時間。
這還是立即同意的那種……
這可不就是陷阱嗎?!
然而它還在一直建議我去行動,這讓我忍不住又推翻了之前透過《Tecule of More》想到的假設。
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心理教授佩蒂格魯發現人類的大腦內有兩股勢不兩立的聲音在持續對抗。
書中說,其中一個聲音是由多巴胺控制的。多巴胺負責的只有一點,那就是能夠讓人感覺到驚喜的事情多巴胺就會想要更多,並且在得到以後翻臉不認人。
這種所謂的驚喜就是事實跟我所預測的出現落差,在學術上這個叫做獎賞期望落差。比如說,你樓下新開了一家咖啡店,任何超出你預料之中的事物,多巴胺都會驅使你去做。使用手段呢,就是大腦裡會釋放出更多的多巴胺,而人也會因此感覺到興奮以及快樂。
不過就像之前說的,得到了多巴胺就不在乎了。多巴胺會拼命的向人丟出任何指令,但當人將這個東西買入或者獲得以後,多巴胺就立刻收工了並會轉頭去尋找新的刺激,不甩後續的任何一切。
負責收攤的,也就是另一個聲音,叫是當下分子,負責重新改寫人的感受以及行為。
當下分子是由摧產素、血清素、腦內啡等等的成員所組成的。
相比於多巴胺使我們產生興奮感,當下分子只產生淡淡的幸福感。這為什麼是在購物時,你看到一條漂亮的新裙子,你覺得一定要將它買下來,那簡直太完美了,結果買回家以後就怎麼看怎麼不順眼。那是因為這時大腦裡的操控玩家換人了。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當下分子沒有辦法使人立刻產生興奮感,所以人會以更理智的方式來評價眼前的事物。
這就是我那剛剛出爐就被推翻的假設—我是多巴胺,它是當下分子。
提出這個假設的主要原因是當下分子的特性。即使換擋後滿臉問號,但是依舊會很快地提供一些解決方式。
我們似乎可以推斷進化的過程,多巴胺讓祖先們對未知的領土產生濃烈的興趣,讓人們去披荊斬棘,開拓新的領土,獲得新的食物和資源,而當下分子又讓人們可以珍惜所擁有的一切,不至於一味追求更多。
不過多巴胺的機制還涉及慾望和控制。多巴胺除了對生存新事物感興趣,他們也對任何一切能增加生存機率的事物愛不釋手,比如說食物,繁衍,人際關係……
當這些事物出現在人們眼裡時,多巴胺會從每秒釋放三次上升到每秒釋放二十次。這種感覺非常的好,於是人會覺得這件事情是對的,而這便是慾望迴路。不過,生活在這個社會中,有法律和社會規範,所以我們不能一味的聽從多巴胺的訊號。
這個時候阻止這一切發生的就是控制迴路—是大腦內的皮脂區,擅長高瞻遠矚,制定長遠計劃。
可當控制迴路去阻止慾望制迴路的行為時,多巴胺會給出懲罰,行為是立刻停止釋放,讓人產生失落感。但是有的時候它們也不能達成合作,比如說精神狀況不佳的時候,或攝入了化學成分以後。
不過後面的這些,我覺得我自己一個人獨自擁有。
只是前者引起了我的聯想,想起我和它的相處模式。不過它現在這種很明顯知道危險還要上的性格,我覺得這可一點都不像當下分子會幹的事情。
它為什麼要去赴一個明知是鴻門宴的鴻門宴?總不能是為了追求刺激感吧?
算了即使追求刺激感也在自己能預料的範圍之內,對吧?
我努力的安慰自己。
它肯定是萬事俱備,才會付出行動。
而等我到達面前地點時,它整個人就不見了。
好像它的工作只是負責將我從家裡運到這裡……
這著實出乎我的意料……
可是我為什麼一點也不驚喜以及興奮呢?
啊啊啊!
不過……它這忽然脫線的行為不會是故意的吧!
無論我心中怎麼吶喊,我也沒辦法離去。
我當然試過逃跑。但是每當我跑出一段距離,或者出現這個想法,便會眼前一黑,再睜眼時又回到了最初的位置。哦,不對。有時還會很不幸地靠近地址上的餐廳。
我感覺我詭異的行為已經引起了路人的注視。
這個行為很丟人的同時還不利於我有效的避免災禍。
在意識到反抗無效以後,或許就只能自願地接受……
好一個自願,被自願吧!
我面上胸有成竹,內心涕泗滂沱的走向地址上的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