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覺得六月八號2021,我和它的對話跳轉的太快了,有些牛頭不對馬嘴,那是因為篇幅限制而省略了我們對道歉的辯論。

首先,在我抱怨完他人從來不懂我後,它為我覆盤了幾種常見的道歉錯誤。

“我很抱歉讓你有這種感覺。”

它指出我長說出這樣的道歉,並覺得當下的自己彬彬有禮,風度翩翩。然而這種形式的道歉讓我把重點放在對方的反應,而不是我的行為。我說出類似“如果讓你感覺到被冒犯我很抱歉”這樣的話,到對方耳邊便成了:“你看他在說你是個過度敏感的人。他絲毫不覺得自己做錯了。”

“我錯了……但是……”

它拉著我進行了一次場景演習。我錯過了好友的生日,因為日期的更改剛好撞上了我沒空的日子。幾天之後,朋友質問我緣由,我義正言辭的說:“真的很抱歉,但是你知道你突然換更換日期也對我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嗎?!”

它戲謔的將我推到我身後憑空出現的沙發上。

抱歉之後的,“但是”會讓道歉的實效啊。

這種道歉方式首先會讓對方感覺到就是你在為自己的錯誤辯解,似乎是在說就是有這麼多理由,所以才會有這種結果,我根本沒有錯。

它輕笑出聲,拍了拍我的脖子,面帶微笑,毫無惡意的詢問。這不就是我最常做的嗎?把事情變得更糟。

明明它看起來是那麼的無害,可它的行為卻給我一種窒息感。

我倉皇的拍開它的手,剛要辯解,它說:“真抱歉,但是我只是想表示友善。我對我的行為讓你不適抱歉,但你也傷害了我的感受。”

我心裡的戾氣極速升騰,明明是它的問題,它怎麼能……

看到我的反應,它滿意一笑,看到了嗎?更嚴重的事發生了!“但是”後面的理由去直指對方的某個行為,這還是道歉嗎?多詭異啊!原本是為自己的行為表示歉意,結果當下的你太想要一次解決所有事情,反而又再次傷對方一次。在讓事情更糟這點上,你真的很有天賦!既讓道歉的效果無法展現,甚至還因此破壞感情。真是一石二鳥!

抱歉,我想打它,可以嗎?

編輯:不行啊!網路不是法外之地。

看到這一幕它無聲的笑了。

“你能原諒我嗎?”

我扯了扯嘴角,儘量表現的放鬆。呵呵。

它輕緩闔上了眼眸。“別自作多情。我可不需要你的原諒。這是第三種常見錯誤。”

望著渾身都透著冰冷的嚴謹氣息,視線不冷不淡沒有任何情緒的它,用自以為幽默的語氣……就像看縝密卻死板的機器開玩笑,嚴重懷疑設計者在想什麼。

它沒察覺到我的不滿,或者說是可以忽視了。

“你能原諒我嗎?”

犯錯者會這樣問往往就是想在道歉當下把所有問題都一次解決,好讓心中懸著的心有個地方可以安放。

可是道歉者卻忘了道歉是需要時間消化的。

畢竟對方因為你的行為而生氣時,那也是持續性的傷害。

《Why ize》這本書中作者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們在道歉時別把這當成最後一次解釋機會,可以把它視作為未來更多機會而鋪路。換一種心態來面對道歉這件事我們的做法就會有所不同。”

這種不停追問原諒的行為很容易出現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追問者問不到滿意的答案時,甚至會反過來成為受傷者,責怪對方不懂體諒。

為什麼我都如此低聲下氣了,還是不肯原諒我呢?最後真正需要被道歉者不知所云,就在對方鬧著小脾氣當中得不到真正想要的道歉。

終於在它停下來喝水的空隙,我搶回了話語權。我輕咳一聲,表示它存在的意義是聽我解決問題,不是讓它開批鬥大會的。我難道會不知道我有問題嗎?!用的著它在這裡瞎分析?!別忘了誰才是老闆!

它緩緩放下茶杯,卻做出了拿起又放下屠刀的氣場。從它眼神中毫無掩飾的鄙夷來看,我這個主意識到寶座不是很穩。

“真是抱歉,是我的失誤。”

如何道歉?

首先,你得先把道歉的重點擺在你的言行上。

第二點,一定要長話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