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太傅求見(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時,白太傅放下茶杯,笑著問孫羽道:“孫大人,請問這茶的名字是什麼?它又來自何地?”
“此物名叫咖啡,產自遙遠的一處國家,不過它的種子在我大秦也能種植。”孫羽解釋了一番。
白太傅深深點了點頭:“難怪老夫在七國之內都有不錯的見聞,卻沒有見過這種茶。看來老夫仍然需要不斷的去學習。”
“呵呵,白太傅的心態,才是我輩學者之中的楷模。”
聽著孫羽的誇獎,白太傅卻愧不敢當。
白太傅突然沉默了一會,他的內心在不斷的起伏和波瀾,“實話實說,在老夫看到孫大人的科舉改革後,我是非常震驚的。”
“大秦表面無比的強盛,這是陛下之福照耀。但是表面的強盛之下,也有非常多的弊端,這些弊端就像是枷鎖一下,限制著大秦的所有具有才華的人。”
白太傅從民間的一位學者,不斷的苦讀,遊走七國,拜師聖賢,如今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他知道這一切有多麼的來之不易。
白太傅的出身雖然不是太好,但也算是閒雲野鶴之人,可以在七國之間任意求學遊蕩。
“在我看來,那些對大秦百姓禁錮的枷鎖,便是階層和出身。出身貧農的人,就算聰明伶俐,沒有求學的機會,他們可能錯過真正適合學習的年齡。”
白太傅這樣說著,對著孫羽看去,想看看孫羽是否同意自己的見解。
孫羽聽到白太傅的話,感慨良多,很多枷鎖的禁錮,都是無形之中的,如果知識被禁錮,那麼有的人即便再努力,他們努力的方向都會不對。
一個不正確的方向,又如何能夠產生對的結果?
“在我看來,秦國現在之所以強盛,就是因為在秦國中,還存在著不少的私學。”白太傅再次提到了一個重要的詞彙。
私學,是秦國目前文化傳承的一個重要的方式,很多富家子弟在年少的時候,會請老師到家中指導教學。
若是沒有錢請老師,自然也可以將孩子送到私塾去讀書,這樣也能透過寫字讀書,逐漸擁有一些程度的文化。
而私學和私塾是不同的意思,私學更代表的是例如各個大師名家,在民家招收弟子,將畢生所學用來傳授給自己的弟子。
私學更像是一些讀書協會。名師出書立作,大家一起討論求證。
譬如魯班、鬼谷先生、墨子、孔子、老子、韓非子,此之等等大概可以稱為私學的典範。
白太傅便是因為拜了幾位名師,才增長了不少的見聞。
奈何天下名師太少,若是想讓天下人都能獲得學問,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
“私學畢竟太少,弟子一共也就那麼多人,未來的大秦需要的是更多有才華的人,所以依靠私學來強盛我大秦的教育,很不現實。”
孫羽當即將私學的弊端講的十分清晰,他繼續說道:“對於教育上的改革,並不在於幾個大師、或者幾百位大師。而是在於一個教育傳承系統的閉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