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孫羽前往天工坊,這一次龐凱捷沒有陪同。

孫羽到了天工坊,管事易軒恭敬的接待了他,兩人一起走進了天工坊的廠房之中。

按照孫羽的要求,管事易軒照著那份圖紙製作了一個大蒸爐,在水缸中加滿了水後,燒上大火,立刻氣體蒸騰。

孫羽對著爐子仔細的觀察,這位叫做易軒的管事,將爐子的鐵壁做的十分厚重,完全滿足了孫羽的需要。

緊接著,孫羽讓易軒找來了天工坊中最為能幹的幾個年輕人,想要在大秦進行工業改革,就必須引領年輕人的思想。

從改變他們的思想開始,然後一點點的灌輸,能夠讓這些年輕的工匠們,具有科學的眼光。

孫羽讓易軒準備了一塊木板,然後用炭筆在木板上進行寫字繪畫,一點點給易軒和這十幾個年輕人講解其中的知識原理。

他先從力學開始講起,世間萬物的運動都和力脫不開關係,不管是人力還是機器的力量,只要有力量存在,就能夠產生物體的運動和生產。

聽著孫羽的講解,十幾人明白過來,孫羽的想法就是要將大自然中所存在的力量進行使用,比如一些河流湖水的力量,能夠製作成水車。

而燒柴生火的力量,則叫做轉化能量,是將火柴燃燒產生的熱能轉化成水汽壓縮的力量,再次轉化成機械的動力。

巨大的蒸汽機,能夠產生足夠的動力去為天工坊的製作產生支撐,有了這些動力,自然能夠降低人工的需要。

也能在相同的人力水平下,去產生更多的生產物資。

孫羽認真的給這十幾個人講解了兩個時辰,終於讓他們理解了孫羽想要如何對天工坊進行改革。

緊接著孫羽走到一張長桌前,拿出一張張圖紙,根據這些圖紙,可以為模具製作設定固定的動作。

圖紙中有很多齒輪等零件,將這些零件進行裝置,就能拼接出許多不同的結構,再把這些結構與蒸汽機連線,齒輪就能形成轉動。

易軒也是在天工坊工作了二十年,他豐富的工匠經驗,對齒輪很敏感,很快就理解了齒輪所能帶動的力量。

因為在製作宮廷車輛的時候,天工坊也會用到齒輪,他們對這些很瞭解。

孫羽發現,其實這些古代的工匠們並不笨,他們很聰明,只要能將他們點燃現代科技的思路,他們很快會產生更多的發明創造。

這時,孫羽還建議易軒在天工坊開辦一個機械學院,對所有的工匠進行培訓、學習交流。

現在天工坊每日工作繁重,為了讓天工坊能夠克服這個困難時期,孫羽允許易軒從秦國各地招募年輕工匠,擴大天工坊的人員。

至於多出來的那些銀子,孫羽表示根本沒有問題。

現在天工坊所做的工作,是整個大秦工業化的基礎,孫羽決定為天工坊進行投資,他拿出了一張一百萬的銀票交給易軒。

易軒拿著一百萬的銀票,情緒有些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