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望還沒來得及解釋什麼唯心不唯心的,就見王李二宗師各自給出了見解,尤其是李木宗師,你老還能再無恥一些麼?你那不就是千度千科上面直接搜出來的?

不過還別說,這麼理解倒是沒什麼大問題,尤其可貴的是,這很符合現代教育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一套理論,這樣以後推廣起來大家接受起來就容易多了。

也就點了點頭,說道:“大概就是這個意思,要符合自己的人生認知、對武道的認知!”

“那還不是唯心的?我要是認為我一拳下去,能把地星打穿,我就真的行麼?”這時孟世民主任也忍不住開始參與討論,因為楊東望這個武道真意的提法真的已經大大超出了他對武道的認識

嗯,有點毀他的三觀!

“你那是妄想,是對自己的實力完全沒點兒逼數!”王宗師估計是對這個唯心有點兒敏感,剛評價完唐秘書,沒想到孟世民還是這麼認為,就忍不住懟到。

不過從這兒也能看出,他們三人、關係應該挺不錯。

畢竟這麼說話很不官場,倒像是朋友多一些。

“哎,老王,我們是在論道,你可不能仗勢欺人!再說,人家楊院長也沒說我這麼認為不對啊!”孟世民一見楊東望還沒說啥呢,王正軍就先跳出來懟自己,很是不爽的反駁道。

楊東望也有點兒無語,“我可沒說真意是妄想、狂想啊孟主任,知行合一,不能只有知啊,更何況妄想還算不上知……

再說,宗師的武技也不一定就都要有真意,只是說帶有真意,會威力更大而已。

怎麼說呢,我覺得就是武技之中加入了武者自己對武道的認知。所以真意的基礎還是武技、武道,沒基礎可不行。”楊東望本來也有點解釋不清,畢竟他也是才搞懂而已。

但沒想到隨口一說的知行合一倒是令他茅塞頓開,這個說法很適合用來理解這個問題。

“知行合一……”果然,聽到知行合一四個字,王宗師、孟主任幾人也似乎有些明白了。

當然,明白歸明白,能不能做到就不好說了,不然華夏後面上千年,也不會就出了個王陽明……

“哦,那楊院長是怎麼區分這些的?”李木宗師問道。

楊東望算是看出來了,雖然李、王二位宗師,都是非常規突破、成就的宗師,以至於實力較之正常晉升的宗師會弱一些。

但實力弱並不代表他們對武道的領悟、認識就不足、就淺薄;至少楊東望覺得李木宗師對武道基礎的認識就不比自己少,而自己卻是已經在慢慢開始吸收諸位先賢的智慧結晶了……

雖然知道李宗師很有可能是個理論高手,但楊東望卻也覺得沒什麼,一是本來就是大家交流,說錯什麼的有什麼關係?

再一個,他雖然覺得李宗師對很多自己提出的理論有些見解,但他能看得出,那只是他有所感觸再加上領悟力強,並不是朝廷已經有了完整的理論,這點他還是能判斷出的。

所以他也樂意藉此機會為朝廷的武道理論建設添磚加瓦,畢竟繁榮武道,是他和朝廷一致的目標。

“我們一直都說武技是肢體(精)、真氣(氣)的使用技巧,這沒有錯,至少在宗師之前,都是如此。

但宗師之後,元神凝聚,以神御氣。這是宗師的基礎,也是標誌。所以這個時候的武技就是對精氣神的綜合運用,我將這種注入了神的武技稱為神通,因為其威力跟以前的武技差別太大。

恩,宗師之前是武,宗師之後才是武道。

而想來兩位宗師也知道,元神和意識是有區別的,我將元神力看作是有形的神,將意識看作無形的神。

那麼真意應該就是來自無形的神,也就是意識,所以這個你們聽看起來才感覺很唯心,因為它本來就沒有物質依託,當然算不上什麼唯物了。

當精氣、有形的元神力、無形的意識,一起作用時,這才是宗師最強的戰力,帶有武者真意的神通……

同時我認為武道真意是一個武者性情的最直接體現,其實我的性格跟遮天手的霸道之意不是很符合……所以施展出來的威力比我設想的差太遠了。

我倒覺得蕭戰部長走這條路是真的合適,他算是天生的王者。”楊東望亂七八糟的把自己的理解全倒出來了,也不管別人聽不聽得懂,當然,他也在敘述中夾了一些自己的私活。

“不過,這都是我自己想的,是不是真的,不敢保證。就像本來,我覺得誰不想霸氣叢生,才搞出這套遮天手,結果你們也看到了,這不是我覺得自己霸氣就能霸氣的……”說完楊東望還是忍不住又加了一句。

“沒想到楊院長已經走得這麼遠了,武道真意什麼的先不說,你對神的理解倒是和蕭部長很相似,你們要是一起交流,一定相見恨晚。”

“呃,蕭部長可是前輩……”果然,有人已經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