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老祖宗們早就說過,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怕死……現在嘛,官府的、軍隊裡的普通人都可以算作文臣;

我們武者嘛,自然就算作武將了……所以對我們要求是不一樣的。”

“哦,有點懂了。”

其實楊東望也是慢慢的才琢磨出些門道,就像在籌建武學院時,他開始時是每一筆經費都紮紮實實,賬目清清楚楚,嚴格執行財政一支筆;後來發現這樣搞實在太煩瑣了、太浪費他的時間了。

像以前,在科研圈時,報賬一樣費時間,但那是因為財務處老找麻煩,喜歡給他們製造障礙。

而現在他當上武院院長後才發現,僅僅一個財務就是那麼一大堆事,雖然這次不是因為要求嚴了,而是數量太多、太瑣碎了……

他就想著,要是真按官府財政那一套,他哪還有什麼時間來修煉?……這不是要了他老命麼?

開始時,葉靈見他在財務上事事親力親為,還以為是楊東望不信任她,為此還很是委屈了兩天呢。

後來她才發現,這完全是楊東望從以前工作帶出來的強迫症和謹小慎微在作祟。

然後她就開始旁敲側擊的跟他透露,在特事部里根本不需要這樣……朝廷從不查他們的賬的。

後來薛文竹也表示在武安局也是這樣,再加上其實朝廷已經很明確,給他們的單位經費都是包乾制,和其他幾個武力部門是一樣的。

他才慢慢想通,後來財務就直接交給唐彩蝶了,懶得管了……

所以說朝廷對武力部門或者說是武者吧,在廉政方面基本沒作要求與限制。

只要服從指揮,本心不變,其他細節是不管的;既是怕管得太嚴格,武者們受不了;

也是怕嚴格的管理浪費了武者的時間、精力,消磨了銳氣,從而使他們失去了武道上的上進心。

那才真是得了芝麻失了西瓜。

其實這樣也好,武者從本心上說是受不了條條框框的!

而對朝廷來說,這種管理也會讓武者跟官府格格不入,從而也就打消了武者進入官府做文職的念頭。

這樣讓官府行政和武力部門涇渭分明,文、武平衡才是發展之道。

讀史可以明事理,楊東望這段時間的思考最後也是在歷史中尋得答案,才真正放下心來。

像過去,那些皇帝為什麼對文官貪汙那麼忌諱,而對武將貪財卻是息事寧人甚至縱容?

因為社會、朝廷或者說皇帝本人,對文、武大臣的要求,從根本上就不一樣:

文官是不能貪財,而對武將來說,只要他不怕死就可以,貪財什麼的都是小問題。

當然時代在發展,過去的文、武與現在的文、武還是有了很大不同……

在過去,皇帝對武將的包容是想換他的命,所以要求是有事時要不怕死。

而現在朝廷對武者的包容,雖然也有希望他們有事時不怕死的意思。

但更多的還是源於武者本身。

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歸根究底是現在的文、武立身之本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