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武直委為什麼要拉進來那麼多部門?這就涉及到這些資源最終怎麼用的問題。

武道資源真的就是武者才能享用?普通人就用不著麼?

顯然不是的,至少楊東望他家人現在可都是普通人,但卻是餐餐都有變異獸肉煲的粥,比一般後天武者都吃的好。

他能這麼幹當然是因為他有實力,那別人呢?就沒實力了?而且就算沒有實力,不是還有權力、財力等等的麼?

所以很明顯武直委分配資源不可能只發給幾大武者武力機構。

肖勤說根據最新訊息,特事部的訊息總是比他們武安局快得多,楊東望吐槽道。

武直委的資源分配方案是由九大機構(八部門加內閣)每年一次的大會決定;但平時事物卻是由武直委下轄的辦公廳辦理,他們直接對元輔負責。

那麼是哪些人可以分到呢?其實就是上面那幾大部門。。。至於為什麼要把他們攏在一起。。。也是因為九大組成部門裡面既有純收益部門,也有純消耗部門,這裡的收、消專指武道資源。

如果不由元輔統籌安排,而是讓各部門自己私下對話,那他們以後怎麼地位對等?畢竟吃人會嘴軟不是?

楊東望想想這個武直委,有點像審計財政國庫的統一體啊。。。只不過是一個管錢一個管物資,當然他還不知道武直委也管錢的,真以為錢不算武道資源啊!

下午,楊東望送完肖勤他們下山之後,就來到辦公室,晚上就要去市府協商了,自己怎麼著也得先做點準備工作吧。。。

剛坐下,薛文竹就送進來一份檔案,“老闆,籌建武道學院的公函,您的那份,已經發到您的公共郵箱了,我列印了一份,您看看。”

“太好了,我還在說、怎麼什麼檔案都沒有,也太不正式了吧。”

待薛文竹出去後,楊東望開啟資料夾,只見上面寫著“關於組建西南片區武道學府的通知”。

楊東望跳過了前面關於建院背景、武道推廣的必要性等部分;直接看向自己關心的那幾條。

地方武道學院與一級都市區武安局平級,負有培養地方武道人才、協防地方安全之責;學院院長就任後自行兼任所在大都市區武安局客卿局長;額,這是把楊東望的個例作為永例了麼。

武道學院由朝廷、地方、學校三方出資籌建;其中朝廷出資每年1億;以後5年逐年增加;直至每年5億,後續情況視發展而定。。。以後還會更多?還是要績效考核???

學院所需武道資源由武直委統一撥付,其學生按後天氣海境武者標準配發;

地方學院初定招生名額為每年兩百人;

武道學院具體架構由學院、學校、地方協商完成,若是聘用後天中期以上武者(不含中期)則需報備武直委;其餘人員則由所在學校提供編制;

學院院長、副院長、武道總教習、思政總教習四類崗位受武直委直接管理,待遇也是武直委負責;

武道本科實行五年學制;第五年需入軍方、特事部(外勤)兩部門其一進行畢業歷練,後由學院根據其試煉成績決定是否給與畢業。

附:一、入學一年未能成功築基開脈的學員,自行退出武道學院,武院所在學校需安排其他專業學院無條件接收。

附:二、未能如期畢業的學員,退還大學五年所費武道資源或進入軍中效力。

楊東望還看到薛文竹,特意加插入的一頁,那是關於帝都兩所純武道大校和地方學院的區別。

第一是院校的級別上。帝都雙雄和特事部、武安總局平級,當然楊東望知道這也只是說說,以後說不定可以。

但現在嘛,就看那兩位校長在特事部兼任的僅是研究院副院長就知道了,不僅是特事部的下屬單位,還是副職。。。更何況,好像特事部和武安總局也不是同品級吧,楊東望心想,這也正說明現階段,隨著武道的崛起,朝廷對於武者部門的定位可能也有些拿不準吧。

當然,即使這樣,楊東望也絕對沒有瞧不起(帝都雙雄、正三品)的意思。。畢竟就這,也還是比他這個武院(正四品)強的嘛。

第二呢,就是資金,朝廷以後給他們地方武院總經費是五億;而帝都雙雄則是兩百億,是各兩百億。

雖然早就知道會是這樣,但這資金比例也與名額比例不對等(200比2000)啊,人均四倍啊,偏心了啊,扎心了啊,難道在朝廷眼裡還真有嫡子和庶子的區別?

以前清北就夠讓他們不爽了,現在帝都雙雄又來搞這一套!

還好,第三條配給院、校學生的武道資源標準倒是一樣的,楊東望也真是服了這些人的雞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