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真氣?or 法力?(第1/2頁)
章節報錯
楊東望聽他這麼說,雖然心裡有了底,但肖勤的語氣又引起了他的好奇,
“那個清虛道長怎麼回事?
對了,他會不會也對這些東西感興趣?”楊東望突然想到,青城山上的那個先天道長是沒事了,不用擔心;可現在的青城山,卻還有一個宗師道長。
最重要的也就是這個清虛啊,楊東望覺得自己跟青城山是不是犯衝,雖然他以前看笑傲江湖時的確很討厭那個青城山的餘矮子,但那只是老爺子的喜好啊,怎麼報復到他這個讀者頭上來了。
“他啊,怎麼說呢,他跟朝廷並不是很合拍,對楊教授您來說這可能是個好訊息,但對於我們,以及朝廷來說可實在不是一個什麼好訊息。”
“哦,能說說不?畢竟是宗師嘛,瞭解、瞭解總沒錯。”
“這倒不是什麼秘密,清虛也算是老牌強者了。甚至朝廷都不知道他成為武者的時間,是不是還在國家之前,都不確定,他很抗拒朝廷對他的瞭解。。。
十年前,軍中有前輩在執行任務時,對了,武道網上您應該也看過了,李牧前輩,但可惜的是當時毫無經驗可供參考,他覺醒時沒有得到很好地休息和補充,再加上後來也不清楚什麼是真氣,頻繁實驗,以至本源虧損太大,沒過幾年就在再次突破時過世了。”
肖勤講述的國家武道史,可比楊東望在武道網看得細節多得多,楊東望也對李牧前輩的過世而深表惋惜,也更能明白朝廷為什麼要在武道網掛出那篇簡史,向先行者致敬!
因為正是他們的犧牲與付出,才給後人留下了大量的寶貴經驗。
“李牧前輩突然煉出真氣,在當時動靜很大,因為那次行動級別很高,有首長下來臨陣指揮,此事當即驚動了軍機處。但也幸好是在野外執行任務的時候,所以雖然動靜很大,都通了天,但知情人卻是不多,這也為後來的保密工作提供了便利。
當時朝廷就開始研究,但主流意見:認為那股氣,說它是神話傳說中的法力,或許高階了,也過於臆想了點。
畢竟當時的李牧前輩,在現在看來,也就是接近後天境後期的覺醒者,雖然覺醒後實力就已經遠遠超當時我們的各大兵王。
但也還沒達到飛天遁地,朝遊北越暮蒼梧的程度。
所以最後這股氣被認為應該是武俠小說中常寫到的真氣,但雖然我們這一代人都是看著金古黃的武俠長大的,雖然都幻想過能在那裡面鮮衣怒馬,腳踏江湖。
但我們更知道,那只是成年人的童話,所謂的真氣都是作者想象的。
但是現在一直以為是想象中的真氣,卻真實的出現在了生活中。
而且它的作用也滿足了人們的夢想,飛天遁地或許不行,但飛簷走壁那是絕對沒問題的。
所以當時的軍中參謀智囊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難道那些武俠小說家們都是預言家?
或者說他們早就已經都是武者了?
他們都是隱藏在民間的高手?
更是有些領導不死心,甚至覺得我國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都是真的,對那股氣就是法力,還存有一絲幻想,認為現在這股氣看起來威力有點差,只是因為李牧前輩才剛覺醒,以後還有許多進步空間,說不定最後真能上天入地呢。。。
畢竟相比起武者真氣什麼的,當然是法力修仙更香啊。
但最後,由於軍中講究實際,更講利用價值,所以我們一邊拜訪現存的武道名家,甚至是一些知名的網路作家,但在旁敲側擊之後我們發現他們也就是一些普通人,小說裡的那些東西都是他們想像的。
但也有一點疑問,當我們問及他們創作靈感的時候,我們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小說裡所有的世界觀、故事情節,很多時候都是來自靈光一現,幾乎沒有哪一個是他們基於生活積累,近而深思熟慮再次創作的。”
“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一般都是文學類作品,他們這些武俠小說、網路作品都說的很清楚,是幻想類作品,當然是靈光乍現來的,哪來的什麼生活積累。。。”楊東望聽著肖勤說到這兒的時候,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怎麼就全是憑空想像的?現在的年輕人不都把金大師的武俠小說當歷史書看的嗎?”肖勤還有點不服氣。
“那是金大師嫁接的好。但有這功底的作家能有幾個。再說還不是怕完全創造一個新世界,那時的讀者無法接受?”楊東望回道。
“行,您說的對,所以當時朝廷雖然也覺得這裡頭有蹊蹺,但也沒法深究下去。”
“人家也就寫個書,雖然想象力是太天馬行空了點,但也沒犯錯吧,你們還能怎麼深究下去?”
肖勤沒接楊東望這句,繼續說道:“當時朝廷在武俠真氣方面沒有得到更進一步的訊息確認;
支援法力修仙的那幫人可就更高興了,他們認為可以向道家、佛家這種宗教流派瞭解瞭解,而支援武者真氣的也覺得這是一個思路。
畢竟誰說道教、佛教的就一定是神仙菩薩?不能是武者麼?
峨眉山、武當山上的道士不是天天在影片上發他們怎麼練輕功的短影片麼?
更遠的十三棍僧救漢王更是隨著說漢的評書為廣大群眾所熟知。。。
所以最後朝廷首選了跟道家合作,畢竟佛家是外來的,而且和尚們在社會上的這個名聲,你也知道的,說什麼盛世和尚,亂世道士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