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望首先選擇觀看的是長白山武者個人戰,畢竟這個才有學習的價值。

只見出戰的是一個長相威嚴的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他正在一個山坳裡和三隻巨猿對戰,巨猿身高近五米,是中年男人的兩倍多,呈三角包圍狀。

不過雖然是以一敵三,但看得出,場中現在是勢均力敵。

而在旁邊山頂上還有一些戰輔人員在進行航空拍攝。

但不知道為什麼,這些人沒有參與戰鬥,只讓影片中的那個男人以一敵三。

楊東望對他使出的各種武技極為眼熱,他的動作乾淨利落,卻殺傷力極強,完美的體現出了武者個體的強大。

後來楊東望才知道,影片中的中年男人就是特殊事務部的現任也是首任部長蕭戰蕭驃騎(將軍)。

他此次來是為了磨礪武道,故而選擇背水一戰以求突破,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楊東望仔細看了一會兒,巨猿雖然主要是靠皮糙肉厚從而極其耐打,但其實它們的攻擊力並不低,那人也只能閃避,很少去硬接。

即使是遇到避無可避之時,他也大多是借力變向,很有點太極的味道;

但他可不是那種慢吞吞、畫圈圈的太極,只是使用了類似四兩撥千斤的技巧而已。

而他的攻擊也很有特色,以拳為主,但幾乎看不見真氣拳罡,楊東望不相信自己都能做到的事,他會做不到;

至少透過影片,楊東望覺得自己在這三個巨猿包圍圈裡表現肯定沒他好。

那這隻能說明,在高手眼中,打出拳罡不是一個什麼好的選擇。

楊東望開始回憶自己僅有的一次出手和以往的練習,漸漸明白過來。

單純的真氣外放、消耗過大,而且拳罡(真氣)和拳頭(肉身)分成兩次攻擊,降低了絕對攻擊力。

而影片中人,應該是將真氣形成的拳罡緊緊的附著在他的拳面上,從而打出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想到這裡,楊東望心裡一陣興奮,覺得自己又學到了。

“不過,既要將真氣外放,又要使外放的真氣緊緊貼到拳頭表面,那需要武者對真氣隨心所欲的掌控。

這就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至少現在的我還不行,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練習,但至少方向,我已經找到了。

不是麼?”楊東望一邊看一邊上手試著,同時喃喃自語道。

實驗了一番之後,楊東望更為仔細地觀看起影片中雙方後續的戰鬥,他發現除了技巧的懸殊和對真氣的掌控之外,單純從攻擊力上來說,影片中人並沒有比他自己高多少。

他也漸漸明白,為什麼那些周圍的人都沒有去幫助他,而只是在外圍圍困著。

因為隨著戰鬥的持續進行,他能感覺到影片中人的氣勢越來越強,從開始的勢均力敵到現在的六四開,而且他是越戰越強,氣勢也是越來越猛。

楊東望恍然明白,這個人應該是走的鬥戰之道,就是自己想的那種戰鬥天才,他應該是習慣於氣海右旋的!

哈哈,此時他應該是想在戰鬥中磨鍊自己的武道吧。

同時楊東望也更為自己的實力而感到自信與高興,因為能夠被官府選出,作為提升人民自信心的戰鬥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