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風起南國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事(第1/3頁)
章節報錯
聽到秦滄瀾說出那三個字,齊崑崙道:“這個名字其實是有來歷的。最開始的時候,我們接受的訓練非常嚴苛,在整個過程中,將軍設定了一個極其厲害的假想敵。縛神衛要做的,就是在這個假想敵出現時,讓他束手就擒。這個訓練持續了兩年,有一天,當今皇上親臨,在看過我們的訓練以後,不發一語地就走了。隨後縛神衛就化整為零,被分配給了各個皇室成員做隨從。有一次我問大將軍,為什麼不再練下去。將軍告訴我,皇上對我們的實力嗤之以鼻,認為我們根本不會是那個人的對手,還敢叫什麼縛神衛,讓人笑話。”
秦滄瀾卻笑不出來:“以你一品下的實力,能和你一起被選上訓練的,也不會是等閒之輩。一群一品境高手,加上結陣練習,相互配合,居然不是某個人的對手?那皇帝的假想敵到底是誰?他不會真的以為世上有神吧。”
齊崑崙道:“想不出來。其實最開始的時候,我曾經猜想過很多人,連你我都猜想過,不過我對你有所瞭解,一是你不會與皇室產生糾葛,二是你的武功,也沒有到這麼需要嚴陣以待的地步。最重要的是,江湖都說你被人擊敗死了。”
齊崑崙的話如同一道閃電,照亮了秦滄瀾腦海中的混沌,一個人的名字和身影從眼前閃過。“是他,一定是他,那皇帝防的人,是他。”
秦滄瀾似乎被嚇到一般大喊大叫著,齊崑崙從未見過他這個樣子:“老秦,老秦,你冷靜點,你說的是誰啊。”
秦滄瀾的眼神裡,迷茫,憤怒,疑惑,不甘,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半晌,像是如夢初醒般道:“姓齊的,你覺得我的武功怎麼樣。”
齊崑崙道:“二十年前的你,就已經是一品中,一隻手已經觸控到一品上了。如今二十年過去了,想必你早已達到武道巔峰了吧。”
秦滄瀾嘆息道:“如今的我,只是二品巔峰的偽境罷了。”
齊崑崙瞪大雙眼不敢相信,隨即想到了什麼:“當年你被人擊敗,並沒有死,而是境界大跌,藏了起來?能讓你二十多年不能重回一品境,那人對你造成的創傷可以想象。老秦,他到底是誰?”
秦滄瀾苦笑道:“我答應過他,不能將他的身份說出去。不過老齊,如果將來你遇到那個縛神衛的假想敵,什麼都不要想,跑就是了。如果皇上的目標真的是那個人,你們肯定不是他的對手。”
齊崑崙喝了口酒,抱怨道:“你都不肯說那人是誰,我要怎麼判斷”
秦滄瀾道:“相信我,當你遇到他,你就知道,就是他。”
齊崑崙不想遇見那個人,他現在有妻有子有家,雖然沒了江湖人士的放蕩與瀟灑,卻多了幾分以前沒有的期盼。人活著,總要有點盼頭,日子才能過得下去。
秦滄瀾道:“今天你在九龍關口,出手傷的那個年輕人,是我的徒弟。”
齊崑崙笑道:“小夥子不錯,長得一表人才。不過這功夫嘛,還需要好好磨練磨練。”
秦滄瀾點頭道:“確實。我才收他入門沒多久,這小子天分蠻高,就是沒有幾分心思放在練劍上。今天被你出手兩拐打進江裡,不知道能不能激起幾分鬥志。”
齊崑崙道:“我下手時心裡有數,雖然力道不小,但是是為了將他打進江裡,只要他不是非要反抗,不會受什麼傷。你怎麼會突然想到收徒?之前不是說寧可將一身劍道領悟白廢掉,也不會傳給沽名釣譽的後來人嗎?這小子哪裡被你看上了眼。”
秦滄瀾捧起酒罈,將最後的一點酒倒入口中:“雖說這小子天分不錯,不過也沒到讓人驚豔的地步。就這麼一個徒弟,還是我死纏爛打著硬要當人家師父才成功的。本來我也沒打算收,是受人所託。後來又發現這小子居然是無為那牛鼻子老道的親傳弟子,那就更值得一收了。”
聽到無為道人的名字,齊崑崙正色道:“仙師還健在嗎?”
秦滄瀾哈哈笑道:“老道不僅還活著,活得還好著呢。依我看,活得比你還得長。”
齊崑崙也不以為意:“仙師道法高深,武藝超群,又有慈悲之心,活得比我長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哎,只是我今日奉命行事,衝撞了仙師的弟子,只盼仙師知道此事以後不要怪罪於我才好。”
秦滄瀾鄙夷道:“你這瘸子,只記著那張不周是老道的徒弟,忘了他也是我的徒弟了嗎?”
齊崑崙也將壇中酒喝盡,豪邁道:“怎麼,不服氣,想報仇,瘸子就在這,要我稱稱你現在的斤兩嗎?”
兩個年過半百的男人,相視大笑。
齊崑崙留下最後一句勸告:“四皇子趙楷,為人睚眥必報,被他記恨上的話,不死也會脫層皮。我把醜話說在前頭,下次見面如果四皇子有令,我還是會出手。別這麼看我,我既然吃的是皇糧,就要明白皇家最大的道理。畢竟,我老婆孩子都在人家手裡。”
舊友重逢的喜悅突然就被衝的一乾二淨,秦滄瀾看著齊崑崙一瘸一拐地消失在路的盡頭,忍不住一陣悲憤,曾經仗義行俠的江湖人,如今居然成了拖妻帶子的公家人,身份的轉變還在其次,重要的是,當年的那份心氣被磨平了。
李煜的壽誕雖然是在三天後,卻是從今天就開始了慶祝。整個青州城內,到處張燈結綵,就連路上跑的馬車上都掛著一朵紅花。酒樓,茶肆,客棧,通通爆滿。李歡歌說的沒錯,如果不是有這座莊園,張不周等人根本找不到合適的落腳地。
穀雨的效率很快,那艘大船賣了將近兩萬兩的好價錢。比價格更讓人意外的是,那購買大船的人,不是商賈,是南詔的使臣。凌國雖然和南詔有舊怨,不過畢竟已是往事,兩國現在是握手言和的態勢。更何況大家這次在南唐相遇,是為了賀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