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風起南國 第一百八十三章 父子問對(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趙行有些懵。
趙光問的話很奇怪,張韜這個人怎麼樣,這該從哪方面來回答?長相?功績?品行?
見他不知道說什麼,趙光眼裡閃過一絲失望道:“怎麼,在蜀州呆了那麼多天,沒有和鎮國公打交道嗎?”
“說起來還真是這樣,除了到達和離開時候與國公見過面,其他時候兒臣都是在都安縣上,並未和國公打過多少交道。不過根據兒臣從百姓口中聽到的話來看,國公的官聲還是不錯的,就這麼早早地卸任,有些可惜。”趙行恭敬答對。
趙光心間浮起深深的失望感。“國公年事已高,為了天下已經辛苦了大半生了,能早點享清閒是件好事。日後多多賞賜,才能顯得皇家並非冷酷無情。”
“說起這件事,不知父皇對於兒臣的提議如何。@精華\/書閣*首發更新~~國公之孫張不周,兒臣雖未謀面,但絕對可以相信,他是一個很有才幹的人。若是能允其進入國子監讀書,日後任了官職,肯定是我朝中流砥柱。”
趙光眯起雙眼,隱晦地打量著眼前的趙行,見他說話時眼神堅定,語氣平穩,便確信了自己原本的推測。“你說的這件事,我倒是考慮過了。若是單獨為張不周破例,有些不妥。但要是讓他像尋常士子一般,又有些不妥。朕有個想法,已經交代給了吏部去著手,想來不日便有分曉,到時候這個問題就能解決了。”
趙行點點頭:“另有一事,不知父皇如何安頓吳家眾人?”
趙光道:“說起來,這件事情你做的不錯,遠超我的預期。不過為國選官,豈是兒戲,除了幾位德高望重名聲在外的族老之外,剩下的都要由吏部進行考核之後再看如何安頓。當然,只要吳家人不是欺世盜名之輩,想來吏部也會行個方便。袁中可是找朕訴了好幾次苦了,從六部到京師,再到各道各州,缺的官員數量可是吳家人總數的好幾倍呢。”
趙行道:“這是當然,寧缺毋濫的道理兒臣省得。父皇對靳川是否還有印象?”
聽趙行提起這個名字,趙光即便心裡如明鏡一般,面上卻流露出一絲疑惑道:“有些印象,是你前些日子信裡大肆稱讚的那位縣令吧。”
“正是。去歲西南洪災,百二十縣悉數淪為澤國,只有靳川治下的都安縣平安無恙,兒臣這次去的吳家,也正是在都安縣。兒臣和靳川相處了本月有餘,深感其能力超群,治政有方,又年富力強,這樣的臣子,正是朝廷現在需要的。”
“哦?果真如此的話,那我兒倒是又立一功,我會讓吏部看一看。”
趙行的事都已經彙報清楚,準備告退,趙光道:“你大哥難得回來一次,你們兄弟幾個,要多聚聚,別淡了情分。國子監和弘文館的事也不是離了你就轉不動了,不要一心撲在公事上。我聽你母妃說,螢兒近日身體越發不好了?”
說起自己的妻子鄭螢,趙行情緒低落道:“蒙母妃惦記,安排了太醫院的御醫來看過幾回,有些不容樂觀。只說是先天孃胎裡帶來的病根,要想完全去了,非要有通天醫術的大能不可。當世之中,唯有蹤跡難尋的無為道人有一線把握。兒臣此去蜀州,倒是派人去青城山上拜訪了,可是那座無名道館看起來很久沒住人了。兒臣多方打探才知道,無為道人帶著四個徒弟去行走江湖了,不知道人在何處,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
趙光知道無為道人可能在哪裡。渝州刺史陸炳章的奏摺裡,除了張不周與李歡歌的事情之外,也不痛不癢地提及了渝州境內的鼠疫,那位被民間稱為老神仙的無為道人,正在那裡。“既然有希望,就不能放棄。你難道不知道嗎,張不周正是無為道人的徒弟,別人不知道,他肯定是知道的。這樣吧,等吏部的章程一出來,第一時間就讓張不周來泰安城,到時候尋找無為道人,想來就不是件難事了。”
趙行大喜過望:“兒臣代螢兒謝過父皇。”
趙光。(本章未完!
第一百八十三章 父子問對(一)
擺擺手:“都是一家人,這種事上有什麼可謝的。我還盼著螢兒早點好起來,為我趙家誕下第一個嫡孫呢。”
趙行出來以後,走到趙篆身前道:“大哥今夜不如就和我一起回府吧。你的宅子雖然有人照看著,但總歸冷清了些,住起來未必舒服。”
趙篆笑道:“你就不用操心我了。我那群手下已經被送過去了,人生地不熟的,不去看看我是不會放心的。都是群兵痞,沒有規矩,萬一惹出點什麼事來就不好了。你還是先回去照看弟妹,等我閒下來了,一定會去府上叨擾。”
趙隸插嘴道:“大哥說的這是哪裡話,哪有什麼叨擾一說。到時候咱們兄弟一起去,我也好久沒吃二嫂做的桂花糕了。”
先後被父親兄弟三人提起妻子,趙行心中如同長草一般,迸發出強烈的思念,見趙篆心意已決,也就不再勉強,匆匆地和二人辭行後便出宮回府了。
趙光卻沒有著急叫下一位皇子進來,而是翻看起桌上的一張紙,那是元豐三年,對於靳川在都安縣令一職任滿三年的考評結果。和趙行所說的不同,這份評語之上,除了克己奉公,清正廉潔八個字以外,再沒有一句好話,各項均不合格,最終落得個下下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