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凌國成立後的第一批科舉取士,靳川當年躊躇滿志地想要出人頭地,結果一無根基二無靠山的他,被朝廷扔到了這麼一個棘手的地方。剛開始的時候,靳川還滿懷鬥志,試圖斡旋在南北兩城之間,展現自己的才幹給朝廷看到。可惜的是天公不作美,那場西涼的入侵戰之後,自己在國公眼裡的評價一落千丈,在北城的吳家人眼裡,自己更像是凌國皇帝派來的一條狗,也沒有好臉色。@精華\/書閣*首發更新~~

人家都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句話在靳川這被打破了。他非常幸運地夾在原本對立的張、吳兩家之間,同時不受兩家的待見。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靳川萌生了離開這裡的想法。都安縣原本是大縣,管轄著蜀西上百個鎮子,是在那場戰爭之後才淪落到這個地步。靳川寧願從這裡調去某個下等縣做縣丞,也不願再留在這裡,這就是他當時臨近崩潰的想法。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的心思變了呢?

大概是去年吧,不,就是去年。

那個出身於劍南道最富貴家庭的張不周,卻沒有與身份對等的脾氣和架子,很快和自己打成了一片。這個不像公子哥的公子,處理起民生來比自己還要駕輕就熟,為都安縣做了一個美好的規劃,並且讓一切都朝著他的目標進發,很是順利地將都安縣提升到蜀西南首屈一指的地位。

而在一切發生了向好的變化以後,自己的仕途也迎來了極為光明的前途。劍南道節度副使許撫遠先後給自己幾次暗示,今年的考評上會給自己一個期盼已久的上上,而他要付出的代價,則是在都安縣令的位置上再幹下去。

按常理來說,擔任縣令不得連任超過三屆,到今年才兩屆,許撫遠若是不放人,自己也確實沒有什麼辦法。靳川不禁苦笑,之前一直髮愁上官的眼裡看不到自己,現在真的走入上官視線,又有些後悔。

捫心自問,靳川也不願離開現在的都安縣,他想看看這裡到底能變成什麼樣子。只是那樣的話,就要在這裡再過三年,三屆任滿,就是九年的時間。先不說九年時間原地踏步,仕途上沒有收穫,就算是整個人生,又能有幾個九年呢?

凌國初立,從龍之臣佔據了朝堂之上的中樞位置,而各道下屬的縣府主官,基本上都是前朝的舊臣老人。除了元豐元年的恩科外,只有過一次正常科舉,兩次科舉取士,只夠替換掉各地縣令的一半,仍有不少的空缺。更不用說各道的一眾佐官,缺的人數可不是一次科舉就能解決的。因此,趙光特意放開了人才的進士渠道,只要是受到重臣推舉計程車子,都會進入吏部的考察範圍。若是底層官員受到了兩位以上三品大員的聯袂推薦,恭喜你,你已經進入趙光的視線了,一步登天也不是不可能。

手中握著的簡書,來自趙行。內容也很簡單,他會以燕王和弘文館主事的身份,將靳川推舉給皇上。用趙行的話說,以靳川的才幹,只是放在都安做縣令,屈才了。

深深的嘆息,這件事還沒來得及和妻子說,已經身懷六甲的她再有一個月就要生了,這個時候最好不要刺激她。更何況,對靳川來說很重要的那個人不在,雖然他總是開嘴炮,不過總能提出中肯的意見。

那就,等張不周回來再說吧。

張不周正在往回走。

因為黃樹等人消失在前往岳陽的路上,這條原定的路線被否定了。在青楚二州的交界處,張不周拒絕了魯肅回到青州再做打算的邀約。出來的時間太久了,現在只想回家。

從這裡一路向北,便會到達襄州。魯肅已經派人先行一步去送信了,如果不出意外,白照會安排好人手接應,到時候取道襄州,一路向西,經渝州回到蜀州。

因為要押運在青州採買的貨品和南唐回贈的禮物,劉璋帶領著蜀軍士卒走大道落在後面,一事不煩二主,張不周乾脆擺脫魯肅在返回青州的路上,分人出去找到。(本章未完!

第一百六十七章 邀約

劉璋,通知他一併前往襄州***。

再次出發以後,程耳吸取了之前的教訓,拿出了做斥候時的功底,在大部隊之前先行探路。不過最後看來有些多餘,眾人一路上將警惕性提到最高,卻無事發生,平安地到了襄州地界。

剛到兩國交界,張不周就已經遠遠地看到了對面的一隊人馬。和傳統的黑,銀兩色鎧甲計程車兵不同,這支隊伍穿的衣六色,很是扎眼。穀雨道:“這便是白刺史麾下那支有名的錦衣輕騎。”

張不周有些奇怪:“按理說軍隊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統一,從衣食住行各方面上形成一個標準,這樣有助於令行禁止,能夠提升戰力。可這支錦衣輕騎,怎麼這麼奇怪?”

眾人年紀都不大,錦衣輕騎縱橫東南時,這些人差不多還是小孩子。雖然聽過這支隊伍的威名,但著實沒什麼瞭解。倒是年輕時遊歷江湖的秦滄瀾,居然知道一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