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保命(第1/2頁)
章節報錯
「什麼刑部大獄!」太平公主露出一絲狡黠的笑容:「就在驛館裡,歸義坊那裡!」
「驛館?歸義坊?」護良吃了一驚:「這是什麼意思?難道皇太后還沒把鄱陽王送到三法司論罪?」
「呵呵!」太平公主笑了兩聲:「我估計嫂嫂現在也在等你回來呢!」
「等我回來?」護良聞言一愣,旋即回過神來:「你是說她不敢——?」
「還能如何?」太平公主笑道:「說到這裡還是不得不佩服阿翁,他當初告老離開長安,卻把你留下,我一開始還有些不明白,現在才明白他的高明之處!」
「怎麼說?」
「你想想呀!當初阿翁在長安時,雖然朝政在手,但嫂嫂還是三五不時搞出點事情來;而現在他去了范陽,名義上朝政已經在嫂嫂手裡,但實際上有哪件事情嫂嫂不要再三考慮他老人家?反倒是老實了的很!」
「這倒是!」護良點了點頭:「那鄱陽王的事情,你覺得應當如何?」
太平公主道:「明日你和我一同進宮去見她,先把交州刺史的事情說說,剩下的便見機行事吧!」
——————————
甘露殿。
透過側殿的狹窄高窗,陽光灑在面上上,將窗戶上的條格掛在上面。牆壁上曾經懸掛的鐘繇和王獻之的真跡已經被撤去,換成四幅青綠和棕褐相襯、栩栩如生地描繪狩獵情景的波斯掛毯,但在太后眼裡,整座偏殿還是有股子難以掩蓋的衰敗氣息。
她坐在寬大金漆龍紋寶座上,寶座上滿是各式龍紋浮雕,各具雄姿,遊弋其間。但說實話,這座位並不舒服,寶座用最好的上等木材製造,包裹金箔,她只覺得自己的背和屁股都又酸又疼。該死,為什麼丈夫和公公生前都那麼喜歡坐在上面?為什麼不在上面包裹上皮毛,放上厚厚的墊子?這樣自己現在也能舒服點。
「令尊身體可還健旺?」皇太后笑道,她的寶座右側是王安陸,為了表示對護良夫妻的親近,並確保談話的私密,她在殿內只留下王安陸一人。
「有勞太后陛下垂問,家父身體倒還好!」護良恭謹的答道,他和太平公主都得到了一張椅子。
「那就好,令尊乃是國家柱石,侍奉先帝,高宗皇帝二代,功勳蓋世!如今雖然致仕,但朝廷若有難決之事,還是要勞煩令尊的!」太后笑道。
「不敢!」護良應了一聲,他和妻子交換了一下眼色,咳嗽了一聲道:「太后,此番臣去范陽,家父有一事相托:臣有一位兄弟名叫元寶,現在出任滄州刺史,文武倒也有些許才略。他想要出任交州刺史,還望太后陛下應允!」
「什麼,想當交州刺史?」太后還以為自己聽錯了:「可是南邊交趾的那個交州?」
「不錯,就是那個交州!」
太后轉過臉,下意識的目光轉向身旁唯一的親信,護良提出的要求完全超出了她的想象之外,交州以及西南從來都是大唐政爭失敗者的去處,王文佐幹嘛要把自己兒子踢到那邊去?難道這個元寶得罪了他爹不輕?
「護良愛卿!」太后咳嗽了一聲:「你這個兄弟是不是犯了什麼過錯,惹惱了令尊?」
「這倒不是!」護良也有些尷尬:「這是家父另有安排,家父統轄之地中蠻荒之地有的是,若是要流放,也不用讓他去交州!」
「這倒是!」太后也明白過來了,她笑了笑:「若是隻交州的話,問題不大,不過還是要經過政事堂商議才可!」
「那是自然!」見太后沒有拒絕,護良鬆了口氣,唐代相權極重,當今太后自己又沒有很出色的行政才能,所以也是那種比較「佛系」的領導風格,像交州刺史任免這種事情,很大程度上政事堂有很大的
發言權(畢竟比鄰邊境,治理下當地少數民族多,對刺史的能力和操守有很高的要求)
確認了護良從范陽回來只有這麼一個要求,懸在太后心頭的那塊石頭終於落了地,她瞥了太平公主一眼笑道:「定月你平日裡若是無事,就多來宮中走走,陪我說說話也好。自從你哥哥棄我而去,這宮裡便愈發冷清了。」
「嫂嫂這麼說,那我就不客氣了!」太平公主笑了起來,她輕拍了一下護良的手臂,笑道:「虧你整天在家裡還說什麼君臣之禮,宮掖森嚴,聽到沒有,嫂嫂可是親口請我多入宮呢!」
「哪個在家裡說這些!」護良腹中暗誹,卻被妻子瞥了一眼,只是乾笑了兩聲,沒有說話。太后見狀笑道:「護良你也太生分了,什麼君臣之禮,宮掖森嚴,都是自家人,豈可與那些外臣相比!」
聽到太后在大打溫情牌,護良心生敬意,他起身拜了拜:「太后這般說是情分,臣卻不敢持寵而嬌!」
太后讚了兩句,喚宮女取了三碗奶酥來,賜予護良夫妻分食。她吃了兩口,突然嘆了口氣,面上現出悲傷之色,放下碗,掩面抽泣起來。護良夫妻對視了一眼,太平公主起身走到太后身旁,柔聲問道:「嫂嫂何事悲傷?」
「哎!」太后擦了擦面上的淚痕:「前些日子饒州刺史上了奏疏,說鄱陽王在當地私蓄亡命,暗中打製兵甲,且收留天文術士,有謀反之跡。我聽了後心裡著實是不好受,那鄱陽王雖然不是我所生,但不管怎麼說也是先帝的骨血,若要依國法處置,恐傷先帝之明;若是就這麼放過了,置國家法度何在?是以左右為難,難以決斷!」
「有這等事!」太平公主一副大驚失色:「我記得李守文這孩子當初在宮裡很是守得本分的,怎麼會做出這等荒唐事來?再說天底下哪有在饒州謀反的?護良,你說是不是呀?」
妻子一起頭,護良頓時心領神會:「不錯,饒州那地方偏僻,且無強兵。且鄱陽王不過是個郡王,食祿也才五千戶。憑這點實力謀反,會不會是饒州刺史搞錯了?」
太后聽到太平公主和護良兩夫妻一唱一和,公開質疑鄱陽王謀反的真實性,臉色頓時變得難看起來,顯然這兩人是沒那麼容易接受鄱陽王謀反的這個說法的。
「饒州刺史的行文中說的很清楚,而且各項證據確鑿!」太后沉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