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教(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培吉等了片刻,便看到數十名僧人急匆匆從寺門出來,為首的是個四十出頭的胖大沙門,走到距離馬車還有七八步遠便下拜道:“貧僧慈恩不知郎君前來,遲來迎接,還請恕罪!”
劉培吉看了看跪在地上的沙門,半響之後才問道:“慈恩是你的法號?”
“不錯!”
“出自何典?”
那沙門愣住了,半響之後方才答道:“貧僧不知,想必是慈母之恩的意思吧?”
劉培吉冷哼了一聲:“汝身為一寺方丈,竟然連自己法號的由來都不知道,當真是名不副實呀!”
方丈被劉培吉這麼一說,已經是滿頭汗水,混身顫抖,旁邊的一名僧人應道:“《未曾有因緣經》中有云‘見到人有災厄,應當起慈心,幫助救護,令得其所’其中的慈心便是四無量心之一,恩則指恩惠或情誼,方丈的法號即是說要見人處於災厄之中,須得出手相助,令其得安居所的意思!”
劉培吉問到最後,已經是聲色俱厲,那方丈被問的汗流浹背,口中期期艾艾說不出話來,幸好一旁的空釋介面道:“回稟郎君,本寺每月朔望皆有設場施粥,救濟饑民,活人甚多,正是依照釋尊教導!郎君若是不信,大可去四方詢問!”
方丈聽到劉培吉這番話,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只能跪在地上叩首不止,劉培吉冷笑了一聲:“都起來吧!慈恩方丈,方才你寺中僧人說佛經中有云;‘見到人有災厄,應當起慈心,幫助救護,令得其所’,你們都是釋門子弟,是不是應當依照佛經行事呀?”
“劉培吉觸犯佛法是為了國家,我若是因為這個處罰他,又有誰願意為了國家做事?”王文佐道:“這種事總要有個人來承擔的,既然張相和韓王不願意,那也只有我來承擔了!”
唐高宗永徽年間流傳一本書叫《冥報記》,書中有記載這麼一段故事:隋開皇八年,長安有一個叫杜祈的人死去三日之後又復甦,說自己死後見到閻王。閻王問杜祈你父親是什麼官?杜祈回答說我父曾經在前朝當司命上士。閻王說那找錯人了,要儘快放你回陽間。閻王又問你見過前朝周武帝嗎?杜祈說我認得。閻王就讓他去見周武帝。於是杜祈被帶到一個很小的鐵屋子裡,鐵屋子裡關著一個人,又黑又瘦,身上還戴著鐵枷鎖。杜祈認出是周武帝,哭道:“陛下您怎麼落到這種下場?”
說話間,護衛已經將空釋血淋淋的首級送上來了,劉培吉下令將其懸在長門寺門前,又下令將寺中僧侶全部收押,送往最近的衙門嚴加審問,寺廟庫房加封,以為賑濟災民之用。
長安,政事堂。
“好,來人,將這妖言惑眾的妖僧拖下去斬了!”劉培吉厲聲喝道,身後的護衛應了一聲,上前將空釋拖了下去,其餘的僧人見狀大驚失色,但看到劉培吉身上的官袍和身旁的護衛,只得強忍下去。那方丈小心問道:“郎君,空釋犯了何罪,您要殺他?”
“那是自然!”方丈趕忙答道。
“嗯!”劉培吉點了點頭,對那方丈問道:“慈恩方丈,他說的對嗎?”
“既然是這樣,那張相和韓王就不必多言了!”王文佐笑道:“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王某人一身,上天鑑臨,我絕不怨悔!”
張文瓘雖然沒有直言,但他的態度已經很顯然了。在很多現代人眼裡,佛教和道教差不多,都是一種人畜無害的形象,但那是經歷了中國從古代到近代多次世俗政權對其打擊後的結果,唐代,尤其是唐中前期的佛教可不是今天這幅模樣。
周武帝回答說:“我信衛元嵩言,毀佛滅教,所以才受此報應!”
“不尊釋尊教導,便不為佛門子弟,當去除僧籍,開革出門牆!”方丈道。
空釋聞言面色慘白,道:“郎君要殺貧僧,自然是定數!”
“確有此事!”空釋不敢抵賴,小心答道:“不過佛經中有云;眾生平等,蝗蟲雖為蟲豸,亦是眾生之一,人若殺之,亦有損功德。世間萬物,皆有定數,蝗災便是這定數之中,非人力所能改變!”
“大將軍!”張文瓘遞過來一封文書:“你看看這個,河南報上來的!”
“哦?關於蝗災的嗎?”王文佐隨手接過,看了看笑道:“劉培吉幹得不錯嘛!當初在長安時我可是沒看出他有這個膽量!”
“那若有違背的,該如何處置?”劉培吉問道。
“呵呵呵!”劉培吉聞言笑了起來:“蝗災是定數,好,那本官若是下令將你殺了,那是不是定數?”
“大將軍這些天為了朝政操勞,著實是辛苦了!”
“你身為方丈,自己法號的來歷還要下面的人替你說,照我看乾脆這個方丈你就不要做了,讓這個空釋替你更好!”劉培吉冷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