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籌劃(第1/2頁)
章節報錯
“沛王殿下!”王文佐盯著李賢的臉:“真想不到還能見到你!”
“大將軍!”李賢慚愧的低下頭:“當初我真的不應該——”
“大將軍!”張文瓘打斷了李賢的話頭:“我和沛王這次來,是奉天子之命,請你前往長安輔政的!”
“天子之命?”王文佐皺了皺眉頭:“天子無恙?”
“聖體無恙!”張文瓘道。
“那裴居道和皇后呢?”王文佐問道。
“裴居道已經被免去官爵,在家中待罪,皇后已經服毒自盡!”張文瓘道。
“待罪?服毒自盡?”王文佐皺起了眉頭,他看了一眼李賢,問道:“長安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何是二位來我這裡?”
張文瓘心知王文佐的意思,便將李賢深夜來見天子,與其深談後改變立場,裴居道父女絕望之下,一人棄權待罪,一人服毒自殺之事,講述給王文佐聽。王文佐點了點頭:“沛王,天子仁厚,你才有改過自新的機會,你要感恩!”
“小王明白!”李賢趕忙低下頭。
“張公,此番長安之事,你亦有功勞。我回長安後會向陛下奏明,賞賜你的!”王文佐目光轉向張文瓘,含笑道。
“賞功之事不急,暫且不提!”張文瓘笑道:“您現在領十幾萬大軍,直逼東都;現在長安一夕三驚,米價鬥米數百文,百姓苦不堪言。不知大將軍您何時能夠解散各軍,入長安輔政呢?”
聽到張文瓘的催促,王文佐的神情嚴肅,站起身來在帳內來回踱步,半響無語。
李賢見狀王文佐始終不表態,不由得急了,喊道“大將軍,皇兄以心腹視汝,你切不可倒行逆施呀!”
王文佐看了李賢一眼,卻不說話,旁邊的張文瓘笑道:“大將軍,你可是有難處,卻不方便說的?”
“張公!”王文佐點了點頭:“你替我回京轉告陛下,就說我現在麾下有十餘萬眾,裁退非倉促間能成,還請稍待,待我將麾下軍隊處置停當了,再來長安不遲!”
“明白了!”張文瓘點了點頭:“大將軍的話,老朽自當帶到!”
李賢和張文瓘出了帳篷,李賢便問道:“張公,王文佐真的會和他說的那樣做嗎?”
“住口!”張文瓘喝止住李賢,來到無人處他方才停下,喝道:“殿下,方才在帳中你就不該問的!”
李賢臉色大變:“張公,您是說王文佐不會接受皇兄的命令,去長安輔政?”
“我沒有這麼說!”張文瓘冷聲道:“人心隔肚皮,誰知道他的想法?但這個時候你不該那麼說,會讓他覺得自己已經不被人信任了,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情!”
“這倒是!”李賢倒吸了一口涼氣,他點了點頭:“我方才的確不該那麼問的。不過他方才說裁退大軍需要時間是真話還是緩兵之計?”
“不知道!”張文瓘搖了搖頭:“這隻有他自己才知道,希望裴行儉能有力些,說到底,如果王文佐能不費吹灰之力打到長安城下,就算他原本沒這個心思,也會長出這個心思來的,說到底,誰又喜歡受制於人呢?”
——————————————————————————————
送走了張文瓘和李賢,王文佐回到了座椅旁,一屁股坐下去,盧照鄰站在一旁,始終保持著沉默。過了約莫半響功夫,王文佐抬頭道:“你覺得我應該怎麼做?”
“大將軍!”盧照鄰苦笑道:“您覺得我可能知道嗎?”
“是呀,你們都不知道,也都不用知道,只有我必須知道!”王文佐抱怨道:“十幾萬人聚集在一起,手持武器,躊躇滿志;現在要讓他們各自回家,還要讓他們滿意,真是活見鬼了!”王文佐回到自己的椅子坐下,向盧照鄰招招手,示意對方走近些:“必須保密,至少現在還不是讓別人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
“遵命!大將軍!”
——————————————————————————
李賢和張文瓘抵達的第二天下午,河陽南城終於被攻陷了,跨越黃河的河陽浮橋終於完全落入了大軍手中,十餘萬人的歡呼聲響徹黃河兩岸。軍隊裡的每個人都明白,洛陽城已經是唾手可得,然後是潼關、長安:慕容垂、高歡、竇建德們未竟的事業正在向他們招手,這一次輸的不再是東邊了。
洛陽城並沒有給勝利者贏取戰功的機會,當天晚上,一隊使者就趕到了大營,使團裡有一位王文佐的熟人——王府尹。這位老人要求得到面見王文佐的機會,並很快得到了應允。
“是您,王公!”王文佐看著老人熟悉的面容:“可惜了,懷英不在,不然你們師徒倒是可以見一面了!”
“這倒是無所謂!”王府尹笑了起來:“他在你這裡只會前程遠大,大將軍,我把東都交給你了,這下可就輕鬆了!”
“交給我了?”王文佐笑了起來:“王公您倒是來的是時候,為何不早些來?”
“我只是個沒用的老人,每晚翻個身都要婢女幫忙,我也就能做些順水推舟的事情!”王府尹攤開雙手:“若是大將軍您再晚起事年餘,我就致仕還鄉,安心養老,這東都就由別人操心了,用不著老兒我來自取其辱了!”
王文佐笑了笑,沒有說話,他方才嘲諷王府尹早不來,晚不來,偏偏等到河陽橋陷落,洛陽城破就是轉眼的事情才來。而王府尹則老實承認自己已經老了,若非到了這一步,他也根本沒本事獻城,而且對方擺明了不求富貴,只求洛陽不遭兵火之災。
“王府尹,你可有裴行儉的訊息?”王文佐問道。
“你是說關中援兵的事情嗎?”王府尹笑道:“未曾聽聞,不過聽說朝廷已經下令修繕增兵潼關,多半是裴相公在做的!”
“修繕潼關?”王文佐笑了笑:“看來朝廷也是有兩手準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