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倒黴的詩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錯,就是他!”朗日笑道:“我有一個計劃,比讓我留在隴右或者在長安當富貴閒人都要好一些。你在松州和成都都當過官,應該有聽說過六詔諸蠻吧?如果在其中選擇一個蠻部,幫助其建國,然後與其結為同盟,兩面夾擊吐蕃,令其疲於奔命,豈不是可以不戰而勝?”
王文佐沒有說話,朗日提到的申公巫臣是春秋晚期的一位楚國貴族,出自楚國王族羋姓,屈氏,名巫臣,因為其封地在申,所以其被稱為申公巫臣,也有稱其為屈巫的。當時正處於晉楚二強爭霸的階段,申公巫臣由於楚國內部政治鬥爭的緣故,逃離母國,投奔敵國晉國。當時出國的執政者令尹子反殺死了巫臣的族人,被激怒的申公巫臣便向晉國獻策,結好支援當時位於楚國東南方向的新興國家吳國,以疲勞削弱楚國。
得到晉景公允許之後,申公巫臣出使吳國,使晉吳結盟,並留下兒子屈狐庸在吳國擔任行人(外交官),教授當時還處於野蠻狀態的吳人車戰等先進戰術,結果吳國軍事實力大為增長,不斷出兵侵擾楚國的東南邊疆,使得子反疲於奔命,一年之內竟然七次領兵出援,原先東南地區依附於楚國的小國都盡數被吳國吞併,吳國成為楚國的勁敵,為後來吳軍入鄢滅楚埋下了伏筆。
朗日用這個例子其實頗為形象,當時的狀況確實與春秋晚期的晉楚形勢頗為相似,唐與吐蕃在數千公里的漫長戰線上相持對抗,大非川之敗後,唐軍失去了對吐蕃戰爭的主動權,而且從地理形勢來看,吐蕃在控制了青海湖周邊地區和河湟谷地之後,已經處於優勢地位,為了確保關中的安全,唐軍只能把主要力量集中在隴右地區,拿不出多少力量來給其他戰場。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吐蕃的側後方支援一個新興勢力,來牽制削弱吐蕃的力量,無疑是一個很聰明的策略,尤其是也不用投入多少力量,至多出點錢帛,輸出一些軍事技術,比起兩國開戰時幾萬十幾萬的大軍的花費,簡直是九牛一毛了。
“這樣的謀劃,應該不是一兩日能夠想出來的!你應該考慮了恨久了吧?”王文佐問道。
“不錯!”朗日點了點頭:“我在逃出紅山堡之後就開始考慮了,畢竟像我這種流亡者,若想在唐國過得好一點,就必須對大唐有用,越有用,大唐才會越看重我,你說是不是呢?”
“伱能夠這麼想,那就最好了!”王文佐點了點頭:“不過這種大事,非我一個人能夠決定,須得面見天子和政事堂的諸位相公,你先好好準備一下吧!”
“這個自然!”朗日笑道:“你能夠替我推薦,已經是足見盛情了!”
看著朗日離去的背影,王文佐面上的笑容漸漸消失了,作為一個穿越者,他對朗日的獻策其實並沒有表現上那麼熱心——原因很簡單,歷史上南詔的建立的確離不開唐的冊封和支援,一開始也起到了牽制吐蕃的作用,但隨著南詔的實力逐漸強大,吐蕃也調整了外交策略,以及唐帝國西南外交策略的一些失誤,南詔的角色也逐漸由唐的盟國變成了敵國,並且多次擊敗唐軍,反而在上百年時間裡成為唐西南邊境的大患。
“話雖如此,但西南六詔的統一也是其內部因素成熟的結果,即便沒有大唐的冊封和和支援,當地的爭霸戰爭也會出現一個最後的勝利者。與其到了那個時候再去拉攏,不如現在就先插手其中,成本會低得多!何況就算我不支援,那朗日也會尋求別的途徑,應該最後還是能得到朝廷的支援,與其透過別人,不如透過我。至於後面的事情,我活著的時候應該問題不大,至於更後面,人能夠顧及五十年後的事情就已經是很了不起了,上百年後的事情誰又能管得了呢?”王文佐權衡了一會利弊,最後還是決定支援朗日的計劃,爭取將其控制在自己手中。
————————————————————————————————
太極宮,甘露殿。
“這就是那個吐蕃流亡者的計劃!”王文佐複述了朗日的計劃,稍微停頓了一下:“是否可行,還請陛下、諸位相公商議!”
“戴相公、張相公、裴侍中,你們以為如何?”李弘的眼睛閃著興奮的光,向下首的幾人問道。
“回稟陛下,臣以為這件事還是先持重為上!”戴至德的態度有些消極:“畢竟對這個朗日來說,若是大唐與吐蕃兵禍連綿,永不停歇對他是最有利的,所以對他的話不可盡信!”
“是呀!”裴居道贊同的點了點頭:“說到底,我大唐眼下遼東北庭都在打仗,實在是捉襟見肘,若是如那廝說的,再去西南插上一手,會不會惹來大麻煩呢?畢竟劍南道乃是天子西府,隴右將士的衣食仰給於劍南,如果西南再搞出大事來,拿什麼去養活隴右的將士?”
看到兩人都不贊同,李弘有些失望,他的目光轉向張文瓘:“張相公,你以為呢?”
“臣倒是覺得可以試一試!”張文瓘道:“說到底,那朗日的計策最壞的情況也不過是用來支援當地蠻夷的兵器錢帛打光了,比起每年在隴右投入的錢糧兵馬來說又算的了什麼?如果能夠收效萬一,吐蕃人在安西、隴右哪怕少幾分之一的壓力,當地守軍可就輕鬆多了,這買賣怎麼算都不吃虧呀!”
“軍國大事,豈能當做生意買賣?”裴居道皺起了眉頭:“張相公未免也太兒戲了吧?”
“孫子曰:多算勝,少算不勝,況於不算乎?軍國之事,與生意買賣本就是異曲同工嘛!”張文瓘笑道。
戴至德一旁聽了,冷笑道:“張相公這麼會算,當初太上皇令出兵征討吐蕃時,爾為何不算一算?”
張文瓘、戴至德、裴居道三人唇槍舌劍,爭執個不停,王文佐卻在一旁一言不發,李弘見了皺眉道:“三郎,你是邊將出身,又在劍南道履職過,對於此事有何見解?”
“臣以為還是先讓那朗日先休息幾日,壓一壓,再作主張比較好!”王文佐道。
“為何這麼說?”李弘問道。
“秋後是吐蕃用兵之時,若是我猜的沒錯的話,欽陵弒殺其主,必然要大舉對外用兵來立威,壓服不服之人!朗日的計劃再怎麼快也要到明年才能實施,所以臣以為先過了秋後再做主張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