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轉變(第1/2頁)
章節報錯
成都,劍南支度營田處置兵馬經略使府。
“三郎呀!這劍南道現在就交給你了,我也就放心了!”李晉拍了拍一旁的几案,上面擺放著官印、告身以及相關的物件,他扭動了一下脖子,苦笑道:“這番重擔下肩,我這身老骨頭總算是可以輕快了!”
“不敢!”王文佐站起身,恭謹的向李晉欠了欠身子:“劍南道地域廣闊,胡漢雜居,在下驟然身居此位,著實心虛的很,還請李公多多提點!”
“罷了,你就不必謙虛了!”李晉笑了起來:“俗話說聞名不如見面,若說當初你在遼東時,聲名雖然顯赫,但老朽還真以為不過是個武夫而已,身居偏裨也還罷了,為一鎮之主還差了些;但你來松州這一年多來的行事老朽也都是看到了,確實是才具非凡,不光是能統兵打仗,通商治民、理番撫夷也是一把好手,那些党項、白馬羌、吐蕃人都給你處置的妥妥當當的。老朽這個位置不給你坐給誰坐?本來如果大非川這一仗沒有輸的話,朝廷讓你當個副經略使,讓老朽在任上再白領兩年俸祿,也算得上對前朝老臣的恩惠了。可大非川這一仗之後,再讓老朽賴在這個位置上尸位素餐就說不過去了,退位讓賢也是應有之義!”
王文佐笑了笑,這李晉雖然已是古稀之年,但腦子倒也還清醒,大非川一戰之後,他這個劍南支度營田處置兵馬經略使的位置已經是燒熱的鐵鍋,可不是過去那種養老地方了。不說別的,光是聽說唐軍慘敗之後,聞風而動起來作亂的各種地方勢力就讓人頭疼的很,這些地方勢力中有漢人豪強,也有羌胡、寮人等蠻夷,勢力蟠根錯節,雖說不如吐蕃那麼致命,但若是坐視不理,後果也不堪設想。
“李公請放心,打箭爐方面我已經處置停當,除非是欽陵從青海出兵南下,直取松州,否則吐蕃那邊暫時不太可能對劍南用兵!”王文佐笑道:“至於其他地域,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若有人自不量力,在下自然出兵討伐,讓他們知道厲害!”
“好,好!”李晉點了點頭:“既然你已經有了準備,那老朽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說到底,只要西川不出事,每年送到關中的錦緞捐稅沒有短少,便是其他州縣有些折損,朝廷也不會怪罪,這件事情三郎把握住了就行!”
“在下受教了!”王文佐點了點頭,李晉口中的西川是當時對益州的一個大概劃分方式,漢中便是東川,西川便是指大概三國時劉焉父子統治的益州部分,肥沃的成都平原便屬於西川的一部分。在唐代的政治體系下,劍南道就是朝廷的錢袋子,李晉的意思很清楚,劍南道那麼大的地盤,誰也沒法保證所有的州縣都不出問題,只要每年給中央的那一份捐稅不短少了,其他的事情朝廷都可以原諒。
“好了,剩下的我也就不多說了!”李晉笑道:“過幾日我便要回關中了,蜀道險阻,還真有些頭疼呀!”
王文佐是何等機靈人,聞絃歌便知雅意:“這個就無需李公操心了,在下自然會都安排好的!”
“好,好,那就勞煩三郎了!”
將李晉送出門,王文佐嘴邊浮現出一絲嘲諷的笑容,這老兒在蜀中為官快二十年,宦囊所積可不是個小數字,與宋以後不同的是,唐代稅收有相當大一部分是要留於地方的,而對於這筆財富,地方官員是有相當大的發言權的。基本來說只要不直接往自己荷包裡面塞,都不會被認為是腐敗。比如拿來當辦公經費養幕僚,玩龍舟,青樓招待費,搞公共建設修涼亭、園林,等等不一而足。因此即便是歷史上被認為官聲不錯的官員,也不難在任累積一筆遠遠超過其俸祿數量的財富。李晉自然也不會例外,他的老家在關中,想把這麼大一筆錢運回老家,唐代可沒有銀行轉賬,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王文佐的配合。
“桑丘!”
“在!”
“你帶兩百人,護送李公回關中!”王文佐沉聲道:“還有,你到了長安以後,去一趟長安,透過慕容鵡的關係,獻上一份禮物給太子殿下!”
“遵命!”
回到几案旁,王文佐把玩了兩下劍南支度營田處置兵馬經略使的印信,將其丟到一旁。他現在的官職也就是後世的節度使的前身,有兵權,有財權,與其差的也就少了個採訪使,沒有監督劍南道州縣的行政監察權。到了這個位置,個人的能力功勞倒也還在其次,更要緊的是權力核心的信任,沒有這個不要說升官,就連保住官位都很難,不管從哪個方面看,時常走動走動都不算錯,桑丘作為自己的家奴,做這個再合適不過。
“明公!”外間傳來曹文宗的聲音。
“是文宗嗎?進來!”王文佐笑了起來:“有什麼事情嗎?”
“是揚州來的訊息!”曹文宗從門外進來,雙手呈上一封書信,王文佐接過書信,笑道:“估計又是談錢財度支的事情,曹僧奴這人就是這點不好,離著幾千裡,這些小事也要請示,他自己決定不就好了,我說了幾次也不聽,真是拿他沒辦法!”
“曹先生這麼做也是他謹慎小心的好處!”曹文宗笑道:“畢竟揚州那邊的生意越做越大了,若是換了在下,也不敢擅作主張!”
“佔著長江和運河的交叉口,這等可以匯通天下的風水寶地,又有海外的金礦銀礦,大片領地,他若是還不能把生意越做越大,那可真是純純的大蠢貨了!”王文佐冷哼了一聲:“比起揚州,這益州可就差遠了,還揚一益二,真不知道這益州是怎麼派到第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