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離別(第1/2頁)
章節報錯
幾分鐘後,李治輕拍了兩下手掌,讓內侍清理地上的碗碟碎片和食物殘渣,然後喝了幾口酪漿,他的怒氣已經平息了下來,身居天位二十年,他早已明白一個道理——切不可任憑情緒控制自己。
“陛下,劉仁軌已經到了,正在宮外等候!”外間傳來內侍的聲音,夾雜殿外的風雨聲,有點模糊不清。
“讓他進來吧!”李治放下手中的湯勺:“這麼大的雨,再拿碗酪漿來,給他暖暖身子!”
——————————
“多謝陛下厚恩!”劉仁軌向天子斂衽下拜,然後才接過酪漿,也許是因為大雨的原故,他的臉色青白,花白的鬍鬚黏在滿是皺紋臉頰上,看上去有些老頹。李治笑了笑:“外間雨大天寒,劉卿先用些酪漿,再說事吧!”
“是!”劉仁軌感激的應了一聲,雖然他方才已經換了外衣,但貼肉的裡衣還是有些溼漉漉,穿在身上涼涼的,很不舒服。他三口兩口將酪漿喝完,身上熱乎了不少,才將碗交給一旁的內侍,沉聲道:“老臣用完了!”
“好!”李治點了點頭:“寡人打算讓你出任隴州(今天隴縣)刺史,你覺得如何?”
劉仁軌並沒有立刻回答,他捻著頷下鬍鬚稍一思忖然後答道:“聖上是想要老臣應付蕃賊?”
“不錯!”李治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聞絃歌而知雅意,與劉卿說話的確省力的很!”
“不敢!”劉仁軌暗自吐出一口長氣,他原本在政事堂當差,是群相之一,天子讓他外出為隴州刺史,按照唐代的政治常規來說是貶黜到外州,以他這個年紀,估計這輩子也很難再回長安了。但結合唐軍剛剛在大非川大敗於吐蕃,隴右空虛,以及自己過往的履歷,這個時候出任隴州刺史就有另外的意思了。隴州位於今天陝西省寶雞市隴縣,隴山東坡,正好是關中平原的西大門,從關中登隴山,前往河西走廊或者進入河湟谷地都要經此地。顯然,這是天子派出一個自己信任而且有豐富軍事經驗的大臣扼守要點,確保關中無失。而唐初文武不分,邊臣立下大功後入朝拜相,相臣前往邊疆督領邊軍討賊都很正常,如果劉仁軌能夠當好這任隴州刺史,對他未來的政治前途無疑大大有益。
“劉卿曾經在百濟領過兵,你覺得眼下隴右最要緊的事情是什麼?”李治問道。
“臣對隴右的情況所知不多,不敢妄言!”劉仁軌說到這裡,話鋒一轉:“不過薛仁貴這次喪師十萬,隴右兵府肯定空虛,微臣以為第一件事情應該做的事撫慰亡孤,減免賦稅勞役,表明朝廷撫卹之心,然後再從內地遷徙戶口,補足缺額,待休養生息之後,方能再談攻戰之事!”
“嗯!”李治點了點頭:“還有呢?”
“還有?”劉仁軌聞言一愣,他小心的看了看天子的臉色,暗想他該不會想要馬上就要報復吧?可大非川這一仗隴右唐軍可是傷了元氣,當初薛仁貴把隴右的精兵抽光了還不夠,從河東、關中還抽調了不少才有這十萬人,一下子都賠光了,就算從內地兵府抽調補足了,戰鬥力也是沒法比的。拉這種軍隊和吐蕃人較量,那不是送菜嗎?
“如果吐蕃乘勝進攻呢?”
聽到天子不是讓自己立刻反攻,劉仁軌鬆了口氣,笑道:“陛下請放心,隴右兵雖新敗,進取不足,守則有餘,吐蕃人不來則以,來必能破之!”
“哦?為何這麼說?”李治問道:“我聽說欽陵乃是當世名將,麾下有眾二十餘萬,大非川一戰後,我軍隴右空虛,這難道不是出兵的良機?”
“陛下有所不知!”劉仁軌笑道:“吐蕃兵制與我大唐不同,一旦出戰則掃地為兵,青壯為前軍,老弱婦孺居後放牧採收,以為軍資。這等軍兵若是野戰還好,畢竟十天半月便決出勝負,若是吐蕃以此攻我隴右,當地歷朝歷代修築的壁壘亭障數不勝數,彼此相望,只需堅壁清野,彼野無所掠,求戰不得,多則數月,少則二三十日,便不戰自敗了!”
“原來如此!”李治面上露出一絲笑容,正如劉仁軌所言,從漢代開始,隴右這塊地方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歷代無不修築各種鄔堡工事,密度比內地要多得多。吐蕃如果入侵,即便隴右的野戰軍受創很重,也完全可以用兵糧戰術擊退吐蕃的全民兵,李治鬆了口氣:“那劉卿出任隴州刺史的事情就先定下來了,如果蕃賊入侵,你就加為隴右行軍鎮守大使!”
“臣遵旨!”劉仁軌趕忙斂衽下拜。
見劉仁軌接受了自己的任命,李治臉上多了幾分喜色,他詢問了幾句劉仁軌關於隴右的事情,突然問道:“劉卿,前幾日朝中有人彈劾王文佐,他也是你的老部下了,這彈章你看看吧!”
“是!”劉仁軌聞言一愣,他從李治手中接過彈章,看了起來。原來彈章中指責王文佐受命鎮守松州,抵禦吐蕃。但到任之後,並不思忖如何抵禦吐蕃,反而和吐蕃通商圖謀私利,沒有盡牽制吐蕃一路的責任,以至於隴右大軍在大非川覆敗,王文佐也有責任。看到最後,劉仁軌去看落款,卻發現已經被塗黑了,顯然這是天子做的,不想暴露彈劾者是誰。
“老臣以為,這彈章從頭到尾都是無稽之談!”劉仁軌將彈章放回几案上:“上奏之人若是稍微懂一點軍國之事,便不會寫出這等彈章來!”
“哦?”李治笑了起來:“那照劉卿以為,王文佐沒有責任?”
“不錯,不但沒有責任,王文佐在松州都督府任上已經做的很好了,至少老夫若是身處其位,也沒法做的比他更好!”
“為何這麼說?”李治笑道:“難道他沒有牽制吐蕃一路的責任?”
“陛下,劍南乃是朝廷西府,每年隴右、北庭、西域將士們的冬夏兩季衣賜、突厥、鐵勒、回紇的賞賜,多半都是來自蜀中上貢的錦帛。沒有蜀中的貢錦,朝廷根本沒有能力發十萬大兵征討吐蕃。王文佐身居松州都督府之位,第一個要做的就是屏護西川,而不是牽制吐蕃一路。劍南有多少兵陛下您也知道,王文佐他手頭就這麼點兵,卻要屏護西川數路,而劍南可不只是只有吐蕃一個敵人,如果他出大兵打吐蕃,其他蠻夷乘機起事怎麼辦?再說王文佐要大舉興師,那就要增兵添餉,找誰要?還不是找成都要?成都給他的多了,給朝廷的就少了,朝廷沒蜀中的金帛,用什麼來維持隴右北庭的大軍?王文佐到任以後,擊退了兩次吐蕃之後,就與其通商修好,不但屏護西川,還賺了錢,去年西川上貢到長安的貢錦可是比往年多出半成呀,這裡有王文佐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