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叛變(第1/2頁)
章節報錯
“你不用擔心,只要再堅守四五日,阿史那道真便會領前軍趕回!”薛仁貴拍了拍王昭棠的肩膀:“這次的事情,你功勞最大,你放心,我一定會上書朝廷,把你的事情稟明天子,重重賞你!”
“多謝大總管!”王昭棠趕忙拜謝,他也知道經歷這樣的大敗,薛仁貴已經是自身難保,但有這樣的表示總比沒有好。
“好了,你先退下吧!”薛仁貴又安慰了王昭棠幾句,回到几案旁,開始考慮如何給朝廷的奏疏了。他方才說的那些話有給王昭棠畫大餅的成分,但大部分還是真心實話。說到底,在自己信用了郭待封這種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之後,還能有一個立足之地,全靠這位王昭棠當時硬生生留下了這幾千病卒,只要阿史那道真能把前軍給帶回來,加上欽陵的長子弓仁,翻盤不太可能,但少輸當贏還是可以的。
薛仁貴寫了四五個開頭,可剛寫了兩行字便寫不下去了,揉成一團丟在地上,最後他不得不放下毛筆,長嘆了一聲,可惜那個常用的文書不在,否則也用不著自己親自動手,偏偏這等書信不能隨便找個人來捉刀,只能自己在這裡硬憋。
“大總管,大總管?”
“誰?什麼事?”薛仁貴裝出一副威嚴鎮定的樣子,他現在心態就是一個驚弓之鳥,稍微有點變動就覺得腹中攪成一團,就好像所有的腸子都纏在一起。
“是我,王昭棠!”
“王司馬?進來說話!”
王昭棠走進帳篷,他的臉慘白若死人,眼神恍惚,就好像一個遊蕩的鬼魂,薛仁貴強壓下中的糟糕預感,笑道:“坐下說話!坐下說話!”
王昭棠並沒有坐下,用一種怪異的語氣說道:“突厥人叛變了!”
“什麼?”薛仁貴吃了一驚:“什麼突厥人?王司馬你說清楚一點!”
“外頭有一隊突厥騎兵,舉著狼頭大旗,他們自稱是原來前軍的突厥義從,已經擁立阿史那道真為新可汗,和吐蕃結為同盟!”
“什麼?”薛仁貴只覺得腦子頓時炸開了,王昭棠帶來的訊息比他預想中最壞的情況還要惡劣得多,如果這是真的,那就不光是前軍完蛋的事情了。貞觀年間唐滅東突厥汗國之後,在突利可汗故地設定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在頡利可汗故地置定襄都督府、雲中都督府。永徽元年(650年)唐平突厥車鼻可汗,“突厥諸部盡為封疆之臣”,乃於其地設瀚海都護府,領狼山、雲中、桑乾三都督府,蘇農等二十四州。
這片土地大概囊括今天我國內蒙古、外蒙古國及俄羅斯葉尼塞河上游和貝加爾湖周圍地區,如果事實真的如此,那這片廣袤土地上的突厥部眾就很有可能會響應其號召,發動叛變,為獨立而戰。隴右道就會陷入腹背受敵的局面。
“大總管,那些突厥人就在外面,您出來看看吧!”王昭棠道。
“好,我馬上出來!”薛仁貴趕忙站起身來,跟著王昭棠向外走去,很快他們就趕到了一個望樓,只見山腳下的河灘地上,數十名突厥騎兵正來回馳騁,用突厥語和漢語對著營寨大聲吶喊,小河對岸的土丘上一面狼頭旗正迎風飄展,數百騎正羅列其上,看服飾都是原先附屬唐軍的突厥騎兵。
“阿史那道真呢?快讓阿史那道真出來見我!”薛仁貴高聲喊道。
“是薛總管嗎?”河灘上一名突厥騎士大聲應道:“汝有何事?欲見我家可汗?”
“呸!”薛仁貴吐了口唾沫:“阿史那道真怎麼會背叛朝廷,當你們這些狗東西的可汗?肯定是被你們這些狗東西暗害了,還拿他的名號誆騙人!”
“哈哈哈!”那突厥騎士笑了起來:“不錯,阿史那道真的確不肯背唐,他還一心念著他那個公主媳婦和長安的榮華富貴,卻忘記了阿史那子孫的榮耀!不過我們也沒有殺他,只是把他軟禁起來而已。他忘記了自己的高貴血脈,我們卻不會忘記!”
聽到阿史那道真沒死,薛仁貴鬆了口氣,他突然想起自己在鄯州時發現的那次突厥和吐蕃盟約現場,腦子立刻清醒了過來:“在出兵之前你們就和吐蕃人勾搭上了,難怪——”
“不錯!”那突厥騎士笑了起來:“薛總管果然好眼力,對,幾年前我們就和欽陵大將軍商議聯盟的事情了。他很清楚,早晚吐蕃會和大唐有一戰,如果只憑吐蕃人的力量,早晚會和突厥人、薛延陀人、鐵勒人一樣被唐人征服。而沒有吐蕃人的幫助,我們突厥人也只有永遠當你們唐人的奴僕——”
“住口!”薛仁貴怒道:“我太宗文皇帝賜汝衣食,待爾等何等寬厚,汝等這般行事,與禽獸何異?”
“太宗文皇帝的確待我等寬厚,但那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了!”那突厥騎士答道:“大唐每次出兵,都驅我突厥人為前驅,無歲不戰,死傷甚多。所得恩賞,都給了呆在長安的那些貴酋子弟,我們這些世居草原之人又能有幾分?這些貴酋常年呆在長安,衣錦緞,食膏粱,就如那阿史那道真,與你們唐人何異?我們突厥人的可汗是草原上的頭狼,帶領著我們突厥人東征西討是為了擴大我們突厥人的汗國,可不是逼著我們為了你們唐人賣命的!”
聽到這裡,薛仁貴已經完全清醒了過來,他把事情前後原委稍一比對,立刻發現了其中的疑點:“不對,阿史那道真不是去你們故地處置與吐蕃勾連之人,怎麼會一點作用都沒有?”
“這還不簡單?我們把此事栽到幾個平日裡不討喜的傢伙身上,報給阿史那道真便是了!他一年到頭都在長安,連草原上的酋長人頭譜系都弄不清楚,時間又趕得很,他還能如何?反正只要事發之後,他還不是隻能聽憑我們安排!”
此時薛仁貴才完全明白過來,自己這次出征已經徹頭徹尾的陷入了一個巨大的羅網之中,那個欽陵果然不愧為吐蕃的第一名將,多年以來吐蕃人都是以大唐的盟國和藩屬的身份存在的,兩國的關係一直都不錯,所以公元663年吐蕃完全征服吐谷渾,唐還是採取調停衝突而不是直接派兵攻打,這裡面有當時唐在與高句麗苦戰,無暇西顧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唐當時還沒有把吐蕃當成正式的敵人,將吐蕃與吐谷渾的戰爭視為兩個藩屬之間的衝突。
而在此之後,隨著吐蕃人在青海地區勢力的不斷增強,開始逐漸威脅到隴右以及西域商路的安全,唐才開始逐漸轉變對其看法,準備採取軍事手段解決。而欽陵很早就意識到了突厥人對唐帝國的重要性,作為上一任草原霸主,突厥人在被唐帝國征服之後,由於常年的和平,牲畜人口繁衍,其實力較唐初內鬥雪災交加時是增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