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吐蕃的問題(第1/2頁)
章節報錯
————————————————————————————————
邏娑(吐蕃都城,即今日之拉薩),贊普王宮。
位於邏娑最高處的王宮黑暗而寂靜,彷彿一頭盤踞在紅山頂的猛獸,由缺轉圓的月亮位居高牆之上。壁壘上,一名身著紅色披風的守衛正來回巡視。
芒松芒贊贊普的居室位於紅樓,那是一座巨大的圓形要塞,深藏在王宮的中心地帶,由六米厚的圍牆以及乾涸但插滿尖刺的護城河團團包圍,這是一座城中之城。如此戒備森嚴絕非多此一舉,當時的吐蕃王朝還處於部落聯盟向奴隸制專制國家轉變的過程中,贊普的權力還並不穩固,被大貴族下毒乃至襲殺而死的大有人在。
如果贊普本人才略過人還好,如果贊普闇弱無能,權力就會被大貴族佔據,自己淪為傀儡。比如現任贊普芒松芒贊,他本是松贊干布的孫子,由於其父早死,所以松贊干布公元650年死後他還年幼,便由大臣祿東贊攝政,這祿東贊出身的噶爾家族本為當時吐蕃的大族,子弟才具過人,他本人從松贊干布手下算起,擔任吐蕃的大相二十餘年。他死後雖然名義上大權已經重歸贊普,但他的兩個兒子贊悉若、欽陵相繼擔任大相,分掌內外大權,噶爾家族的實力威望甚至隱然間超過了贊普一族,尤其是欽陵,他自小便跟隨父親東征西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吐蕃不世出的名將,他將征服的土地、人口一部分分給家族,一部分分給支援自己的吐蕃貴族,使得在吐蕃貴族盟會中形成了一個十分強大的“噶爾黨”,壓得贊普喘不過氣來。
芒松芒贊贊普戴著金光閃閃的項鍊,身著深紫色的蜀錦長袍,踏入盟會室裡,長桌旁的官員們趕忙起身,向贊普躬身行禮。芒松芒贊贊普點了點頭,轉過身和眾人一起向上首供奉的神像跪拜行禮。當時的吐蕃人崇信神靈,其居所的正當中通常空置用來供奉神靈,而主人不敢居住,贊普的居所也不例外。而贊普與貴族們商議重大事件時便在神前商議,商議完畢後便一起在神前盟誓,以確保法令、協議能夠得到執行。
“今晚請諸位來,不是為了別的,而是商議關於南線的戰事!”芒松芒贊說到這裡,稍微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長桌旁的所有人:“依照軍報,半個月前我方與唐軍交鋒兩次,死傷了一千三百餘人。唐軍的主將是剛剛調來的,名叫王文佐,聽說就是他最早攻進高句麗的王都,很得大唐天子的信任!”
“哦?我覺得唐人在隴右的主將薛仁貴也是從高句麗調來的,看來唐人攻滅高句麗之後,就全力對付我們了!”一個吐蕃貴族道。
“是呀,我聽說唐人從今年春天開始就不斷向隴右調兵籌糧,現在又更換了南線的主將,該不會明年南北對進,夾攻我吐蕃吧?”
“不錯,有這種可能,否則那王文佐為何剛剛到任就打了兩仗,想必是想要試探我方虛實,為來年大舉做準備!”
“這不太可能吧,唐人隴右出兵也還罷了,畢竟還有送歸吐谷渾汗諾曷缽回故地的由頭;南邊的唐軍又有什麼理由?出師無名呀!”
“理由?笑話,唐人要打你還需要理由?百濟、高句麗對唐人那麼恭順,還不是被唐人滅了!以前唐人沒有對我們下手不過是因為有人牽制罷了,現在高句麗、靺鞨、突厥、回鶻要麼已經滅亡,要麼就是臣服,唐人騰出手來怎麼會放過我們!”
長桌旁的貴族們七口八舌,爭的不可開交,大體來說,吐蕃人對即將爆發的與大唐的戰爭還是有些忐忑的,畢竟自從貞觀以來,唐的對外戰爭雖然也有幾次挫敗,但最後都取得了完勝。這些吐蕃貴族都很清楚唐帝國在經濟文化都遠勝自己,對於即將開始的戰爭結果並無必勝信心。
“諸位,既然敵強我弱,那為何不想辦法與唐人議和呢?”一名吐蕃貴族道:“說到底,唐人現在也沒有必勝的把握,畢竟我們居高臨下,地勢險要,唐人雖強,但最多也就是在青海爭勝,要說打進邏娑來也不太可能吧?”
“若是要議和,唐人肯定要我們交出青海來,承認那諾曷缽是吐谷渾汗,還有西域那邊,也要我們做出讓步!這豈不是前功盡棄?”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的道理唐人也是知道的嘛!”那吐蕃貴族笑道:“照我看,我們讓出半個青海出來就差不多了,唐人的吐谷渾汗佔一半,我們立的吐谷渾汗佔一半,面子上過得去就好了,至於西域那邊我們也很難站穩腳跟,就算唐人不提條件,我們也很難守下去,差不多就行了。等唐人這股子勁頭過去了,我們再搶回來不久行了?”
“朗日你這廝不要臉,贊普還要臉呢!”有人怒道:“唐軍未發一矢,你就要把我們流血流汗打下的土地交出去,以後還有誰瞧得起我們,贊普的顏面何止?”
“形勢比人強有什麼辦法呢?”朗日攤開雙手:“再說在東邊做出讓步,我們可以在西邊找補回來嘛!再說我們可以向唐人提出條件,我們讓出土地,他們就拿個幾萬匹蜀錦賞賜一下,這樣不就成了?至於贊普的顏面,列位不要忘記了,偉大的松贊干布就娶了大唐太宗皇帝的女兒,算來松贊干布是太宗皇帝的女婿,而大唐現在的天子要高出贊普兩輩,這是贊普知禮退讓,誰又敢笑話!”
聽到朗日這番話,長桌旁的吐蕃貴族的目光一下子聚集到了芒松芒贊贊普的臉上,卻發現贊普面上帶著淡淡的微笑,並無半點怒色。眾人頓時明白了過來,原來這朗日今天這麼大膽,是替贊普說一些不方便說的話呀!
“諸位!”一個吐蕃貴族站起身來:“無論是青海也好,南邊也罷,新得的土地人口都已經被分給有功之人了,如果為了和唐人結好,便要如唐人說的那樣讓出土地來,那用什麼來補償這些人?”
“不錯,這件事情的確要好好考慮一下!”芒松芒贊贊普終於開口了,他的目光轉到了贊悉若身上:“大論(宰相),您覺得呢?”
作為噶爾家族這一代的長兄,贊悉若的能力自然是在水準以上,他當然能夠看出贊普是在給自己出難題,青海之地從祿東贊時期就是吐蕃人的擴張重點,擴張的成果自然也大半進了噶爾家族以及其支持者的囊中,這也是為何噶爾家族能夠迅速在實力上超過贊普家族。而現在如果贊悉若同意贊普說的與唐人議和,那自然就要把相當一部分勝利果實吐出來,削弱噶爾家族的實力;而假如贊悉若不同意做出讓步,那就必須承擔與唐人開戰的責任,其本部的力量也要大量消耗。無論如何對贊普都有利。
“臣下以為現在討論是戰是和還太早!”贊悉若道:“我們在這裡,對於前線的情況也不夠了解,最好是等吾弟欽陵回來後再做決定!”
聽到欽陵的名字,長桌旁頓時靜了下來,所有人都知道噶爾家族的兩根支柱,一人在國中擔任大論,執掌朝政;另外一人常年東線執掌重兵,如果等欽陵帶著大軍回來,那還決定個屁,還不是伱說啥就是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