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松州(第1/2頁)
章節報錯
“吐蕃此番動兵規模甚大,不光是在西域、隴右有動靜,在我劍南道管轄的諸羌羈糜州也有不小的動作,乾封二年(667年)便出兵攻我劍南羈縻諸羌,所獲甚多。媚娘你也知道我隴右之軍賜,三分來自河北、三分來自江淮、還有三分便來自蜀中了。若是讓吐蕃盡吞羈縻諸羌,劍南道便不得安寢,哪來的蜀帛供應隴右諸軍?蜀兵素來羸弱不堪戰,須得令一良將前往,所以便選了王文佐!”
“那打算任他為松州都督府,統轄劍南羈縻諸州!此地扼岷嶺,控江源,左鄰河隴,右達康藏,退可遮蔽天府,進可進取青康,斷賊一臂!”
“想不到聖上此番謀劃如此之大!”武氏嘆道,李治口中的劍南道便是先前的益州,因為其位於劍門關以南而得名,所轄地域大概包括今天四川省大部,雲南省瀾滄江、哀牢山以東及貴州省北端、甘肅省文縣一帶,其治所位於今天的成都。
唐初南詔還沒有獨立,今天雲南東北部、貴州東南、川北、甘南的大片土地上生活著大批羌胡部落,當地山高林密、地勢險要,為了統御這些羌胡部落,抵禦正在興起的吐蕃帝國的進攻,唐冊封了許多羌胡部落首領官職,建立了若干個羈縻州。
而松州便是其中之一,其位置大概位於今天今天四川阿壩羌族藏族自治州松潘縣(九寨溝就在當地),此地正好位於後世著名的茶馬古道的重要節點,從松州出發,向東北經過武州(甘肅武都)、成州(甘肅西和)、鳳州(陝西鳳縣),然後可以抵達長安,而透過鬆潘古道,經由岷江河谷,可以直抵今天的都江堰,而從都江堰則可以轉而向走犛牛道入藏,向南則可走五尺道、靈關道等道路入雲貴高原,乃至連通東南亞印度。而吐蕃的興起,迫使唐在松州設定松州都督府,統轄當地部落,抵抗咄咄逼人的吐蕃大軍。
相比起唐吐蕃戰爭中青海、隴右、安西動輒投入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大軍的主要戰場,以松州為中心的西南戰線要不那麼引人注意的多。但這並不意味著這裡就不重要,對於定都於長安的唐帝國來說,劍南道的東西兩川就是天子的西府,每年隴右、安西、北庭數十萬將士賞賜的蜀錦可都是從成都平原的桑園、織女一寸一寸而來的,更不要說,透過茶葉、鹽等特產貿易,帝國可以獲得鉅額的商稅,還有大量的耕牛、戰馬、金銀、藥材。
更要緊的是,這些分散居住在山林高地之中的羌胡部落,驍勇善戰、吃苦耐勞,只要稍加操練,就是很好計程車兵,如果被吐蕃吞併,就將成為其對外擴張戰爭的新燃料。所以這裡的戰鬥雖然在史書上不過隻言片語,甚至隻字不提,但實際上卻是關乎到兩個帝國的命運。
“陛下!”一名內侍從外間進來,下跪行禮後道:“安東都護府行軍長史王文佐在宮外求見!”
“說曹操,曹操就到!”李治笑道:“讓他進來吧!”
————————————
“今日聖人在儀鸞殿的偏殿,得知王長史到了便隨到隨見,這等恩寵奴婢當差這些年也未曾見過!想必再過個三五年,長史便能入閣拜相了,到時還請多多關照奴婢!”從引路的內侍身上服色看,他的身份不低,但他半側著身子,一邊在前面替王文佐引路,一邊用陰柔的嗓音說著阿諛的話兒,讓王文佐渾身上下的不自在,強笑道:“大監說的哪裡話,都是為天子效力,哪裡還敢寄望這等事!”
“王長史莫要謙虛,您的名聲奴婢在宮中也是聽過的,豈是尋常人!”內侍喋喋不休的說著話,王文佐的注意力卻被兩旁的建築物吸引過去了,相比起長安的大明宮、太極宮,洛陽的宮城沒有那麼恢弘雄壯,但卻精緻華麗了不少,這曲折的迴廊,錯落有致的山石水榭,花木林苑,無一不能看出設計者的獨特匠心,不時在一片樹蔭下看到精舍一角,低垂著的窗幔透出燈光,傳來了叮叮咚咚的音樂聲,彷彿仙境一般。
“那邊是仙台榭,還是前朝時所建的,傳說前朝煬帝便是在那兒和宣華夫人彈琴修養之處!”
那內侍也注意到王文佐對他的阿諛並不太感興趣,便語鋒一轉,承擔起導遊的角色來。像他這樣的刑餘之人,最是善於看風色,識顏面,王文佐既然得寵,他就會不顧一切的討好,而一旦風向有變,他便會變了一副顏面,自然也是不必提的,這便是宮中的生存之道。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王文佐雖然也知道對方是個什麼人,但對方一直這般討好,他也不可能完全視而不見,待到了目的地,已經和那內侍言笑甚歡,一副相識多年的樣子。
“王長史且在這裡稍待,等奴婢進去通傳一聲!”那內侍向王文佐長揖到地,然後才登堂進去通報,過來片刻後便出來了:“王長史請,二位陛下都在裡面等候!”
“有勞了!”王文佐向內侍那拱了拱手,便登堂入殿,向上首案後的李治和武后跪拜行禮:“微臣參見聖人、皇后陛下!”
“愛卿起身說話!”李治抬了抬手:“一路可還辛苦?”
“還好!”王文佐沉聲道:“末將從青州出發,十二天抵達洛陽,幸好路上也未曾遇上什麼波折,倒也還順利!”
“寡人記得你此番去青州是為了求親,此番急召你來洛陽可有耽誤?”李治笑道。
“無妨,使者到時那崔家已經允了微臣的求親,這婚事已經定了!”
“呵呵呵!”一旁的皇后笑了起來:“王長史,陛下方才還說若是耽擱了你的婚事,便從宗室擇一品貌端正的女兒,收為養女再賜婚給你!想不到你已經定下來了!”
“你們李家的女兒可不好娶!”王文佐暗中腹誹,口中卻道:“聖上關懷臣下之心,微臣粉身難報萬一!”
“你在百濟、高句麗、倭國都曾經立下大功,原本那安東都護府的都護應該是你的,只是資歷還差了些,所以才讓高侃做了正職,讓你做他的副手!”李治笑道:“原本寡人想過兩年,待你的年歲再長點,便把高侃調走,讓你做安東都護府的首官,但眼下形勢有變,吐蕃兵興,寡人準備讓你去劍南,當松州都督府的都督,節制劍南諸軍事如何!”
“松州都督府,節制劍南諸軍事?”王文佐一時間愣住了,他雖然已經從軍多年,但畢竟大唐太大了,當時又不像後世有網際網路可以百度,所有的知識都在書本里。劍南道和遼東隔著幾千裡,他著實不知道松州在哪裡。
王文佐的反應李治倒是不意外,他笑了笑,將松州的情況略微介紹了一番,最後道:“寡人已經下詔以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邏娑(即拉薩)道行軍大總管,右衛員外大將軍阿史那道真,左衛將軍郭待封為副,領隴右兵討伐吐蕃。王愛卿你為松州刺史,松州都督府都督,節制劍南諸軍事,招撫可蘭、党項諸羌,牽制吐蕃,如何?”
“命裡有的終歸有,真的是躲不掉!不過還好是獨領一軍,不會被豬隊友扯後腿!”王文佐暗中腹誹,他很清楚這種遠征戰,最怕的就是各軍行動不一致,李治的這個計劃看起來很牛逼,問題是當時一沒有無線電報,二沒有精細地圖,十幾萬大軍靠嚮導在如此複雜的地貌情況下,玩分兵合進,多路配合,玩脫的機率可比成功的機率大多了。
“薛將軍乃軍中前輩,才十倍於我,臣才識庸碌,豈敢妄言兵事,只是出兵之事幹系重大,臣對松州一無所知,須得時日熟悉,方能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