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佳婿(第1/2頁)
章節報錯
“另外賜下姓氏?自有領地家臣郎黨?”盧氏越聽越是糊塗,不解的問道:“這是何意?難道那些孩子不姓王了?”
“不錯!”王文佐點了點頭:“他們將被賜予倭人之貴姓,入主其家,這些貴姓之家臣領地郎黨自然也就為其所有!”
“這樣也行?”盧氏聽得目瞪口呆:“這些倭人貴姓家中難道沒有男丁,他們怎麼會坐視他人鳩佔鵲巢?”
“若是不願意的,那就全族族滅,家名斷絕,再繼承其名就是了!”
盧氏張了張嘴,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片刻後才又問道:“那你方才說的那個繼承你姓氏的可以繼承母家的產業,難道那孩子的母家也沒人了?”
“不錯,確實沒人了!”王文佐稍微停頓了一下:“確切的說,母家五代之內的宗親已經沒有了,若是五代之外的,應該還有!”
看著王文佐那張誠懇的臉,盧氏突然覺得背後生出一股寒意,原本她還想打聽一下這個母家是何人、留下的產業是哪些,現在她突然覺得有些東西還是莫要問的太細的好。
“阿耶,阿孃,九哥您也來了!”崔雲英的聲音將盧氏的注意力從思忖中扯了回來,她有些慌張的回過頭,看到女兒和丫鬟進了門,正在向自己和丈夫行禮,對面的崔弘度和王文佐也站起身來。盧氏心中不禁有些後悔自己不應該這麼快把女兒叫出來見王文佐的,自己先前對這個男人的看法好像有些錯了。
“七妹好久不見,愈發的俊秀了!”崔弘度一邊打著招呼,一邊對王文佐介紹道:“這位便是叔父的掌上明珠!”
“在下王文佐,見過崔姑娘!”王文佐向進門的少女矜持的點了點頭,如今的他自然已經不再會為眼前女人的美麗而失態,他只是輕拍了一下手掌,站在身後的曹文宗就從袖中取出一個手掌大小的木盒,上前呈上:“在下遠道而來,一點意思不成敬意,還請崔姑娘笑納!”
崔雲英看了母親一眼,卻沒有伸手去接,崔辨咳嗽了一聲:“王長史是自己人,這禮物你就收下吧!”
“是!”
崔雲英應了一聲,接過木盒,剛開啟一看,丫鬟紅纓和她便齊聲驚歎,原來木盒裡面卻是數十枚珍珠,這些珍珠都有小指頭般大小,繞著一顆大母珠滴溜溜的滾動。這些珠兒單就一顆已是希世之珍,何況數十顆?更何況除了一顆母珠特大之外,其餘的珠兒都是差不多大小。但見珍珠光彩柔和晶瑩,相輝交映,木盒上上竟似籠罩著一層淡淡的虹暈。
“這,這,這,這太貴重了——”崔雲英已經被眼前的珍寶驚得結巴了,她雖然只有十六七歲,但也知道這是價值連城的稀世之珍,哪裡敢收:“我不能收下,你拿回去吧!”
“這木盒中有49顆小珠,一顆母珠,都是東珠中的上品,乃是黑水靺鞨人獻給高句麗王的貢品,我攻破平壤後,從高句麗王的寶庫中所得。”王文佐笑道:“今日贈予姑娘,還請收下,請個匠人做成項鍊,戴在身上,正好襯托姑娘的美貌!”
看著手中的珍珠,聽著王文佐的溫言,崔雲英心裡哪裡還捨得放手,她下意識的將目光轉向母親,問道:“阿孃,這珍珠我能收下嗎?”
俗話說知女莫過母,盧氏見女兒這般,哪裡還不知道女兒的心思,再說這等處境,自己若是不讓女兒收這盒珠子,那等於打了王文佐的臉,可就把人給得罪了。像王文佐這樣的朋友,一百個也嫌少,像這樣的仇人,半個都多了。想到這裡,盧氏心中暗自嘆了口氣,點了點頭:“雲英你還不謝過王公子的厚禮!”
崔雲英心中暗喜,趕忙將木盒合上,交給一旁的丫鬟,向王文佐盈盈一拜:“雲英多謝王公子厚禮!”
雙方見罷了禮,盧氏讓人在自己身邊擺上一個位置,讓女兒坐下,重新溫了酒,上來把盞。此時桌上的氣氛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崔雲英雖然羞紅著臉,低著頭,可眼角餘光卻絲毫不離對面的王文佐。
“王長史!”崔辨指了指丫鬟手中的木盒,笑道:“當初你攻破平壤城中,在高句麗王的府庫中像這等寶物應該還有不少吧?”
“確實不少!”王文佐笑道:“畢竟高句麗國立國有近八百年,雄踞海東亦有四五百年,這麼長時間的累積,如何會少?”
“是呀,是呀,要不然也不能抵抗我大唐這麼久!”崔辨笑道,想象著高句麗王山海一般的府庫,如今卻多半落入了面前男人手中,就好像有無數只螞蟻在身上爬,說不出的難受。
相比起崔辨,盧氏卻清醒的多了:“王長史,這寶物既然是高句麗王府庫中物,按說就應該屬於天子吧?”
“夫人說的是!”王文佐笑道:“不過當時情況特殊,我雖入平壤城,但泉蓋蘇文的兩個兒子都在城外,且手中各領重兵,而我手中只有一萬孤軍,若是不開啟府庫,重賞將士激勵士氣,只怕會出什麼變故,等不及英國公大軍抵達,戰局又生反覆,事後朝廷也追認了!”
“叔父,叔母,是這麼回事!”崔弘度見崔辨和盧氏還是神色茫然,趕忙將當初王文佐與新羅聯軍,而新羅人故意分營,高句麗人乘機先攻新羅軍,形勢危急之下王文佐領兵直撲平壤城下,高句麗王乘機起事,開城乞降之事敘述了一遍。最後道:“二位,雖然現在看來高句麗有必亡之理,但其實當時形勢十分危急,若是行錯了一步,南線就是全軍覆沒,那時高句麗人便可固守烏骨城,以為長久計,大唐這次很可能會無功而返,所以王長史當時所為實在是不得已!”
“我原先聽說此番徵遼是勢如破竹,卻想不到其中還有這等波折!”崔辨嘆了口氣,舉起酒杯道:“來,此杯卻是為了王長史賀,為大唐有功將士賀!”
“不敢!”王文佐也舉起酒杯,笑道:“也祝崔公、夫人、雲英小姐諸事順遂,長樂未央!”
那盒珍珠就好像一份催化劑,讓酒宴上的化學反應頓時變得激烈起來。崔辨拿這盒珍珠當做引子,問了許多關於遼東的事情,王文佐也不推諉,從珍珠的品相,海水珍珠和淡水珍珠的區別,東北幾條大江河的走向以及出海口的位置、以及當地的特產貂皮、海豹皮、金沙、琥珀、人參的產出,以及與其他地方所產之物的不同,最後說到逆流而上的大馬哈魚。就連一開始不太想參與其中的盧氏,到了後來也被勾起了興致,參與其中,接連提出了五六個問題,也都得到了很不錯的回答。
“若是如王公子所言,珍珠比起鉛粉更適宜美容?”盧氏小心的問道。